中华民族大融合战争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大融合战争人口迁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华民族大融合战争人口迁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华民族大融合战争人口迁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民族大融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中作业
论文题目:中华民族大融合 姓 名: 杜泽杰 学 号: 01009043
院系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专业 年 级:2010级 任课教师:赵丽华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15日
- 0 -
中华民族大融合
摘要:本文将从历史上,中华大地上的绝大部分民族文化起源与民族起源,即绝大部分民族为炎黄
子孙;并从民族融合现象以及民族意识及地区稳定来论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同时介绍民族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如语言和民族特征的消失现象,并思考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环境下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华民族大融合 民族意识 地区稳定 民族特征 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这个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时,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二是把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
中华民族大融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中作业
论文题目:中华民族大融合 姓 名: 杜泽杰 学 号: 01009043
院系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专业 年 级:2010级 任课教师:赵丽华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15日
- 0 -
中华民族大融合
摘要:本文将从历史上,中华大地上的绝大部分民族文化起源与民族起源,即绝大部分民族为炎黄
子孙;并从民族融合现象以及民族意识及地区稳定来论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同时介绍民族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如语言和民族特征的消失现象,并思考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环境下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华民族大融合 民族意识 地区稳定 民族特征 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这个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时,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二是把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
人口迁移说课稿
说课
《人口迁移》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三节,《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四、说教法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我校新授课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即激趣定向——自学探究——交流互动——归纳提升,各项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的
人口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自我学习效果检测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1~4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3.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一组国家是( ) 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B.古巴、海地、巴拿马
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 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4.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
单元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论持久战》,日本对沦陷区在政治、经济、思想、 军事方面的殖民统治,国民党的政治独裁和经济掠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
[难点] 两大战场的区别和联系,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及侵华战略方针 的改变和后果。
[疑点] 国民党抗战态度的两面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是( ) A.一个日本土兵失踪
B.中国军队炸毁卢沟桥
D.东北军炮轰日本关东军驻地
C.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一段 A.“九·一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A.要不要抗战
2.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
B.“一·二八”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B.依靠哪些力量抗战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战
B.军事指挥失误 D.抗战路线错误
D.林彪
3.中共与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 C.用哪种方式抗战 A.敌我力量悬殊 C.缺乏国际援助 A.聂荣臻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其根本原因是( )
5.八路军第一块抗日
人口迁移_高中地理必修二
复 习 回 顾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变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2、世界人口问题表现是什么?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 4、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标准解读:(1)根据有关资料区别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特点。(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对环境和经济社 会的影响。
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思考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 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增长 人口 变动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 但影响人口的分布。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
三大要素
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时间限度 (通常为一年)
判断A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 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A1→B1、C1→A2 B
A2A1 B1
CC1 C2
活动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1.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A.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 B.合作方式相同 C.主要任务相同 D.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4.淞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入侵的目标是
A.山东 B.山西 C.河南 D.江苏 5.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南京陷落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6.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倾听一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 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 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 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 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 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 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 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 一堂?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动脑筋:
1.你知道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
沈
阳
?
制 国日 造 东本 柳北侵 条,略 湖为军 事 什侵 件 么略 先中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 蒙古 全中国
称霸全世界亚洲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黑
龙
江吉 林
辽宁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张蒋 学介 良石 密给 电
避方如无 冲应何论 突予在日 。不东本 抵北军 抗寻队 ,衅此 力我后
——
教案,习题,学习资料
东 三 省 沦 陷
教案,习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柳条湖事件 B.皇姑屯事件 C.东北易帜 D.马神甫事件 2.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的城市( ): A、锦州 B、沈阳 C、长春 D、大连 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A.日军 的攻势太猛 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 D.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4. 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三省的局部战争开始于( ) A.一·二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 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 D.张、杨想投靠红军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出与国民党在西安进行谈判的代表是( ) A.张闻天 B.董必武 C.周恩来 D.刘少奇
7.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一二·九”运动爆发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复习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知道七七事变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贯穿全课,通过列表进行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教具:多媒体资料 课件 四:学法指导:本单元讲的是抗日战争历史。复习时抓住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重大史实。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查形式多样,同学们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 五、复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 自主温故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战争。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