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可编辑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教学要求的需要,特别制定了该学期的课程纲要。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学期目标:
1、知识目标
本学期以大纲为导航,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学期应学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不能让数学脱离生活。加强平面图形的认识,提高计算速度,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2、能力目标:
本学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讨论法学习知识,用检查法检查自己的题,把课堂送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力。本册教材继续把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研究的一个中心,增加实践能力。继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金水区柳林镇第八小学 刘璐璐
【课程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并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引导叙述探索和理解加法的各种运算律,能用这些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比较大小,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会用“四舍五入”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体会小数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5、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根据条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性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统计图,并根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金水区柳林镇第八小学 刘璐璐
【课程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并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引导叙述探索和理解加法的各种运算律,能用这些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比较大小,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会用“四舍五入”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体会小数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5、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根据条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性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统计图,并根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简单)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王寨中心完小 刘晓敏
课程说明书是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个明确,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一个前提,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内容
(1)关于本册教学内容的分类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根据4个领域分类,其中
1、数与代数(4)
① 数的运算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② 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③ 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 年、月、日 2、空间与图形(2)
① 测量 第六单元 面积
② 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3、统计与概率(1)第三单元 统计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运用(2)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设计校园)
另外,还安排了第十单元总复习,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关于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从知识结构和编排上有六个明显的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的数感。 2、提供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时作业8
射阳外国语学校六数家庭作业
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命题:陈素军 审核:陈立东
班级 姓名 等第 完成时间 签字
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 )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 );有( )条棱,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有( )个顶点。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它们的面积都( ),有( )条棱,长度都( ),有( )个顶点。
(3)两个面相交的( )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 )叫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 ),它是一种特殊的( ) 2、判断对错。
(1)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2)在正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的长度不相等。 ( ) (3)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看图说出下面长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负数的认识 姓名 课概念 型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例1独学新知: 1、了解情境图的主要内容。 2、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 3、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4、明确0摄氏度表示的意义。 5、明确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表示的意义。 6、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学 习 过 程 城市 北哈尔上海 武汉 长沙 海口 京 滨 最高气温 /摄氏度 最低气温 /摄氏度 三、出示例2 独学新知 1、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 2、理解存折中各数的意义。 3、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4、正负数的读写发。 5、理解0的特殊性。 6、举例说明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 五、巩固练习 (做一做) 六、课堂反馈
(1)在—1, 2.5, —3.6, 0, 6, +3, —7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讲义
1 1、圆柱的表面积
复习1: (1)
10cm 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底面积:
30cm
侧面积:
表面积:
(2)把一根长2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锯成4段后,增加了( )面,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每段木料的表面积( )平方分米。 例题1如图,一个零件是由高是1米,底面直径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高分别是5厘米和6厘米的2个圆柱体组成的,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练习:
1、右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a=10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2、如图: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2 复习2: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同一个圆柱的两种不同的切分。(平均分成两块)甲切分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乙切甲hoy乙分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 o 例题2 把一个圆柱形木料锯开(如下图:单位cm),求下图的表面积。 练习:
yho1、 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 2、一段长1米,半径是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
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
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
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
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
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校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年级数学练习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30
1、如果5a=4b(b≠0),那么a∶b=( )∶( ) 如果a∶0.5=8∶0.2,那么a=( )
2、8∶2 =24∶( ) 1.5∶3=( )∶3.4
1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则另一个内项是
6( )。
4、右边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 )千米,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
5、用2、3、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6、一个正方形如果按3∶1放大,它的面积为原来的( )倍。 7、如果2a=3b(a、b≠0),那么a∶b=( )∶( )。
8. 根据30×5=10×15可写出的比例有( )或( )等。 5
9. 如果a : b = ,那么a : 5=( ) : ( )。
910 0.75=
?16??72??????:4???% 。
1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放大前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
篇一:六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去香港旅游,去之前要买飞机票,爸爸妈妈的往返机票是全价,每张2000元,我的机票是半价,每张1000元,我们三人来回共计花费2000*2+1000=5000元,我们在网上订住的酒店,住一个晚上需800元,住了3个晚上,共计花费2400元,购买东西花了2600元,吃饭花了2000元,这次出行我们全家共花5000+2400+2600+2000=12000元,平均每人4000元。
我们此次旅行,行程约1500公里,去时飞机是顺风航速,每小时约500公里,3小时到达,回来时飞行是逆风航速,由于大风天气,风的阻力使我们用去的时间比去时长0.5小时,飞行时间3.5小时,平均每小时才飞行400公里,这样就造成了回来比去时用的时间长,而每小时平均飞行速度比来时慢。我说风的阻力怎么这么大啊,我长大后一定要研究出能减少风阻力的飞机,去什么地方都要走时和回来时一样
寒假的一天,我与妈妈去看望一位病人,那是妈妈的同学。 病床上躺着一位阿姨,见我们来了,她的女儿立刻跑去给我们倒水,显得十分礼貌,我问阿姨:“您的女儿我大了”?阿姨笑笑说:“今年我的年龄是她的6倍,再过4年,我的年龄是她的4倍,你猜
她今年多少岁?
今年母亲与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