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
“中考语文古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考语文古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古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
2009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
1.《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
2009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
1.《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赏析
七年级诗词
1、 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主题: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1、本诗作者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 、军事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长,《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 / 17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例】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
【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2、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复习》ppt课件
总授 课时 课 题 教 师
任教 班级
九(1) 任教
语文 课时 安排 1
学科
罗时金
备课 时间
授课 时间
2008年中考
古诗词鉴赏
复习:“披文以入情” ——揣摩诗中的情感1、知作者,明主题 2、看提示,定基调 3、抓关键,悟情感 4、 品诗句,析内容
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建功立业
寄情自然忧国伤时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归纳:全曲通过多个意象的直接组合,交织成一幅萧索、 衰残、凄凉的图景,抒发了有家难归时那种孤寂、 悲伤的感情。 方法:借助意象展开联想,体味诗人情感。
意象,指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 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寂 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 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 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已经浸 染了作者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象, 所以称作意象。
我们来谈谈 。。。。。。
自然景物: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植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采菊东篱下 如:陶渊明《饮酒》:“,悠然见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古诗词背诵默写复习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识记中考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直接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古诗词量,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掌握理解型和拓展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3、通过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
1、中考古诗词的识记、默写。 2、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1、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 : 中考默写考点:
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表规定的古诗文。 考查的内容是课内的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二、全班背诵大比拼:
出示中考考查的古诗篇目,全班学生每人一首背诵,剩下两首齐背。达到全员背诵过关的目的。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中考重点古诗22首 1.蒹葭 (《诗经》) 2.观沧海 (曹操) 3.饮酒 (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5.使至塞上(王维)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行路难(李白) 8.望岳(杜甫)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0.酬乐天初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 (7-9年级)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
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6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古诗词背诵默写复习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识记中考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直接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古诗词量,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掌握理解型和拓展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3、通过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
1、中考古诗词的识记、默写。 2、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1、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 : 中考默写考点:
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表规定的古诗文。 考查的内容是课内的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二、全班背诵大比拼:
出示中考考查的古诗篇目,全班学生每人一首背诵,剩下两首齐背。达到全员背诵过关的目的。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中考重点古诗22首 1.蒹葭 (《诗经》) 2.观沧海 (曹操) 3.饮酒 (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5.使至塞上(王维)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行路难(李白) 8.望岳(杜甫)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0.酬乐天初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 (7-9年级)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
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6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