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笔记
“生物选修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物选修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物选修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4.1种群的特征 教案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
高中生物
人教版区域 1. 种群的概念 2. 种群的特征 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高二
2课时
教学目标
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群密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种群的特征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本章在知识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基础的。因此,本章教学在处理不同的知识内容时,要根据教学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方法是本章在科学方法教育上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实例来让学生领悟。
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
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生命系统有什
课后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后达标检测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Ⅰ 10 10 Ⅱ 5 5 Ⅲ 10 5 Ⅳ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2014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
4.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时知能评估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a点时,若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可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但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则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个体数量不会大幅超过b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会使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变动,但无论增加还是减少,其种群个体数量始终会在K值上下波动,变化过程与c~d段相似。
答案:A
2.(2010年高考全国理综)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学案4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①样方法?
??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
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4.1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第4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A正确;年龄结构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答案: D
2.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解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实验所得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患者家系而不是人群中,可使调查结果偏大,B错误;刻意选择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不符合“随机取样”的原则,统计到的蒲公英数量偏少,会使调查到的种群密度偏小,C正确;把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全部计入,会导致统计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的种类多样,不同生命形式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进行生命活动的层次性分析和相应环境条件的层次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生物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生态学的研究也相应地划分成若干层次。生态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与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一、种群概念及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Population这个术语从拉丁语派生,含人或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以前,有人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鱼口、鸟口等,后来我国生态学工作者统一译为种群,但也有译为“居群”、“繁群”的,台湾译为“族群”,日语中译为“个体群”。种群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定的,生态学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的方便成划定出种群的分界线,例如,实验室饲养的一群小家鼠,可称为一个实验种群。
一般认为,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界中,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元是学者按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
人教版生物学科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目标导航 ....学习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阐明群落的演替。 知识网络
课前导读 ...学习准备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⑴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
......
⑴概念:.............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比率。
⑵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4.年龄结构
⑴概念:一个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⑵类型:..........、.................、....................。 ⑶意义:可预测........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的种类多样,不同生命形式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只有进行生命活动的层次性分析和相应环境条件的层次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生物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生态学的研究也相应地划分成若干层次。生态学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与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一、种群概念及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Population这个术语从拉丁语派生,含人或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以前,有人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鱼口、鸟口等,后来我国生态学工作者统一译为种群,但也有译为“居群”、“繁群”的,台湾译为“族群”,日语中译为“个体群”。种群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定的,生态学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的方便成划定出种群的分界线,例如,实验室饲养的一群小家鼠,可称为一个实验种群。
一般认为,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界中,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元是学者按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5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知识点2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选取样方{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取值为: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 1)
↓
重捕、计数{ 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为:N N 1=N 2
N 0
)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
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1)年龄组
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第一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4)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某种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让学生学会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2)通过学生一起讨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从一草一木开始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之前我们学习种群的特征的时候,学习到种群不同于个体具有哪些特征? 生: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师:研究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