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西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西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西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选择: 2分×10个=20分 2.填空: 1分×10个=10分 3.名词解释: 5分×4个=20分 4.简答: 10分×2个=20分 5.论述: 15分×2个=30分
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
第一章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美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认为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 。他说:“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 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 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发展了赫拉克利特,探讨了文艺的审美功能,提出了审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4. 苏格拉底丰富了“艺术摹仿自然” ,得出了“美在功用”的原则。
第二节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一、柏拉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理式论摹仿说 1、“理式”的基本含义
“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
西方园林
外国园林史 绪论
传统的西方园林包括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风景似园林为代表。 古埃及园林
1)干旱少雨,冬季温和,夏季酷热,温差大。
2)尼罗河由南向北流经埃及境内,洪水泛滥,适于栽培农作物。 3)不适和树木生长,树木受重视,热衷于园林中植树。水也重视. 3500年前.
尊崇树木,引尼罗河水浇灌花草树木
引水,灌溉技术以及土地规划,对园林影响
葡萄园,果园,菜园等实用园是园林的雏形,是从古国王时代开始出现的。 游乐性园林是法老们的奢侈品,出现在新国王时代之后。
园林植物,以乡土树种的埃及榕,棕榈为主,后来又引进了黄槐,石榴,无花果等 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
古埃及宅园
几何式构图,矩形。灌溉水渠划分空间。园的中心为矩形水池。水池的周围列植着棕榈,柏树,或者果树。直线型的植坛中种植着虞美人,牵牛,黄雏菊和茉莉。边缘以桃金娘,夹竹桃等灌木为篱。阿米诺菲斯3世时代某大臣府邸的庭园壁画——奈巴蒙花园
亭式构造物是埃及庭园的重要设施,门采用塔门。埃及榕和棕榈种植在其中。 园林分类:宅园,圣苑,墓园。 古埃及圣苑:
神苑,圣林,德尔.埃尔.巴哈里神庙
大片树木围合着有神秘感的庙宇,种植的植物是埃及榕和棕榈。养着鳄鱼。 古埃及
西方文论
学习西方文艺理论的收获与感想
【摘要】:《西方文论》课程是本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我们了解学习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西方文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西方在文艺理论界产生的各种主要思想学说的脉络,更好地学习其深入精辟的思想理论,使我们丰富已有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综合运用中西方理论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将从如何认识西方文艺理论的角度入手,并结合苏苏老师课堂讲授的相关知识内容,侧重总结论述个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想。
【关键词】西方文论;收获;感想
所谓“西方文论”是一门相对于东方文论而言的,发源于古希腊的欧美文艺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它包括从古至今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理论家及其理论主张各种理论的相互排斥或补充等内容。
在刚刚开始学习《西方文论》这门课程的时候,感觉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之前也知道本学期要学习《西方文论》这门课程,所以提前也做了一些准备,了解到西方文论是西方人文艺理论思想的结晶,是与我们东方文论一同存在的“双子星”,其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不但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应该善于学习、吸收全人类
西方古代
F西方古代
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城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和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波丹姆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 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布局、序列、对比、主题、尺度) 2古希腊城市建设的特点
古希腊城市建设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 1. 大多数注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 2. 大都有城墙环绕
3. 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
4. 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
5. 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 6. 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 7. 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
8. 城市通知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食物,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3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1.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采用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为城市骨架的规划
西方文论
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
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 四要素 发展分期 侧重
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 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
西方古代
F西方古代
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城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和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波丹姆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 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布局、序列、对比、主题、尺度) 2古希腊城市建设的特点
古希腊城市建设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 1. 大多数注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 2. 大都有城墙环绕
3. 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
4. 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
5. 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 6. 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 7. 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
8. 城市通知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食物,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3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1.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采用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为城市骨架的规划
西方文论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2010 ---- 2011 学年 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名 称: 英语语言文学 课 程 名 称: 西方文论基础 论 文 题 目:The Translation of Chapter6 授课 教师(职称): 白爱宏
研 究 生 姓 名: 郭 薇 年 级: 一年级 学 号: 200941001001 成 绩: 评 阅 日 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1年 07月 13 日
后结构主义的继续发展 福柯,拉康,及法国女性主义
福柯式权力
后结构主义具有较深的颠覆性。它使处于赋予它唯一性和优越性的西方文化中心的二元对立得以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它暴露出它的伪等级制度
西方音乐与西方文化-毕明辉
西方音乐与西方文化
专识部分:打开听觉 婉转风格 通史部分:西方音乐总体风格变迁
人一生要解决两个能力问题,是建立在我们运动神经当中的,一个是平衡(同时发生)、一个是协调(先后发生)。人首先形成的是平衡能力,平衡来自我们的听小骨,那么听小骨也是我们骨骼中最早形成的。
玩转风格:风格命名、风格定位、风格构成、风格分期 作品析风格:1、巴托克《神奇的满大人》;2、贝尔格-奥地利表现主义音乐《to the angel》;3、瓦雷兹-法国前卫派音乐大师噪音音乐《电离》;4、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新古典主义代表,最初为原始主义,代表作《春之祭》;5、普罗科菲耶夫-俄罗斯作曲家《第三钢琴协奏曲》;6、布里顿-英国著名作曲家-民族主义《英国传统民歌》;7、阿瑟·奥涅格-瑞是作曲家-新古典主义《第三交响乐》;8、欣德米特-德国作曲家-新古典主义《画家马蒂斯》;9、皮埃尔·布列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序列主义《主人不在家的锤子》;10、莱西-简约主义《乐章三首》。
风格定位: 日常音乐 库尔特 威尔-德国《三分钱歌剧》
表现主义 阿诺德 勋伯格-奥地利《月迷皮埃
罗》
印象主义 德彪西-法国《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混合媒体
西方酒文化
篇一: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1.前言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的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包括酒的酿造工艺和酒人文精神等的差异,都可以归结为
西方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的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