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评课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
荐…………………………………………………
2016-2017学年度下期
《认识小数》说课稿张庄乡长埝小学韩娟
2017.5
……………………………………………………………最新资料推荐…………………………………………………
《认识小数》说课稿
张庄乡长埝小学韩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小数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小数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
《认识小数》评课稿
听了xx中学小学部xxx的一节线上课《认识小数》,不论从课程模式,还是课堂掌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目前,受疫情影响,我们没能回到熟悉的教室去上课,而是开启了网络授课的模式,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三个月的线上课堂真的带给每一位老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每个老师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授课方式,而x老师的线上教学是结合教育云平台播放的课程,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样的方式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让我对一直不曾理解的双师课堂模式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节《认识小数》是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x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x老师在播放视频课的时候,当遇到需要讲解或强调的地方时,就会按下暂停键,这让我感受到x老师一定是在课前对这节课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每处暂停都让学生学有所得,视频课20分钟,x老师整节课完成的时间是54分58秒,除去一些卡顿、延迟的时间之外,有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 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经历小数的认 识过程,认识数学的生活性。
书包 45元 橡皮擦 0.50元
文具盒 12元 铅笔 0.80元
彩笔 3.50元 日记本 3元
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 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2元 日记本 3元像右边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彩笔 3.50元
整
数
橡皮擦 0.50元 铅笔 0.80元
小
数
.”叫做小数点。
书包 48元 文具盒 18元
彩笔 2.53元 橡皮擦 0.25元 铅笔 0.20元
日记本 3元
2
53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 小数点
温馨提示
0.23零点二三
1.06一点零六
59000五百九十点零零
0 07零点零七
9068九十点六八
马拉松全长
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
42 195南京长江大桥全长 六点七七二千米
6 772
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
2 26刘翔110米栏成绩 十二点八八秒
12 88
漏掉一个“小数点”的悲剧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 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 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 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但当飞船返回大气 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 度
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小数》练习题
练 习 卷 姓名: 学号:
一、写一写,读一读
元 元 元
( )米( )分米( )厘米 ( )米( )分米( )厘米 ( )米( )分米( )厘米
二、奇奇、明明和洋洋买日记本所花的钱数如下表: 姓名 钱数 奇奇 3.9元 明明 4.1元 洋洋 3.7元
(1)他们分别花了几元几角? (2)谁买的最贵?谁买的最便宜?
三、计算
元角 元角 元角 元角
3.4 7.6 4.8 15.6 + 5.1 — 2.5 +12.3 — 3.9
四、
(1)买一盒白兔牙膏比买一盒小象牙膏少花多少钱? (2)20元买两盒牙膏可
三年级蜜蜂评课稿
篇一:人教版第五册《蜜蜂》评课
《蜜蜂》评课
虽然我的教龄比彭老师要长许多,也算是个老教师了,可是面对语文学科,我跟彭老师一样,也是个新手。但是彭老师虽然年轻,但了她的课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
彭老师的课教学环节完整,过渡流畅,语言优美。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听起来都很自然,从揭题导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巩固延伸,极为清晰。围绕“试验原因——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这一线索展开教学。
在导入时,彭老师用了一个谜语,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顿时提高了,兴趣最好的老师。接着彭老师又讲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简单介绍《昆虫记》,这就引起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十分重要,文章看得多了,积累才多,对于理解、写作都很有帮助,我觉得这种多介绍课外知识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在检查字词环节,检查词语后,出示句子,把多音字放到句子里学习。由字到词再到句,循序渐进。在初读环节,彭老师紧紧抓住教学目标: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为了观察什么而进行的试验?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在教学时,彭老师抓住重点句子,理清试验过程,提出一些小问题,如为什么将蜜蜂装进纸袋?为什么在蜜蜂背上做记号?体会作者做事的周密。抓住法布尔看到、想到的句子,推测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善于推
人教版三年级《集合》评课稿
探寻数学的魅力——评雷老师执教《集合》
2014年12月11日,我校举行了第四届“禹翼杯”教学竞赛数学专场,每一节都有它的精彩之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
雷老师对《集合》这一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本节课伊始,雷老师就问道:体育课上老师喊一声“集合”,你们会怎么做?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自然而然地由生活中的“集合”转移到数学当中的“集合”。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北师大版三年级?《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全是精心收集的资料,值得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执教:戴祝芳
评课:陈冬娇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杨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是一堂依据新课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 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杨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珠子、击鼓传花等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全是精心收集的资料,值得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执教:戴祝芳
评课:陈冬娇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杨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是一堂依据新课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 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杨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珠子、击鼓传花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