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
3.5探索与表达规律(1)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3.5 探索规律
?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故知新
1.观察下列日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①每一横行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竖列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98完成下列问题: 1. 问题解决.
问题1.①先回答课本提出的四个问题:②9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_________. ③设中间数为x,填写下表:
x 则9个数之和是____________. 问题2.思考课本“想一想”的问题。
三、自学检测:
1. 按规律填空,并用字母n(n为自然数)表示一般规律:
①2,4,6,8,____,12,14,?____ ②2,4,8,____,32,64,?____ ③1,3,7,____,31,63,?____ 2. 观察下面的一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篇一:《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我想继续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我的特异功能”。我需要2名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
(指名上前)
你的任务很重要。
师(对另一生):你的任务也很艰巨,就是帮她(停顿)拿着话筒(学生笑),这样大家才能听清她的回答,另外帮忙看着大屏幕,不要让她的手或头挡着画面。其他同学注意看、注意听。
师(背朝学生及屏幕):小助手,请在表格第一行任写一个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比较大,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小助手,请告诉我,积是多少?
(生报)
师: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个因数不变,和上面一样,第二个因数任意去乘一个数,告诉我,第二个因数乘了几?
(生报)
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2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现在的积是多少,是××,不相信,你们算算看。
师:相信老师有特异功能吗?(不相信)那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算出现在的积的? 生:我也能算出来,用上一行的积去乘6。 师:是吗?大家算算看。 (生计算,表示同意)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第二个因数乘的数)
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6,所以积也同时乘以6。 师:那如果乘7呢? 生:积也乘
《找规律(2)》教学反思
《找规律(2)》教学反思
数字的规律同图形的规律一样趣味性强,探究性强,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更加注重学生
之间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效果。
找数字排列的规律为以后学习数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对数字
排列的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我先带着同学们利用开小汽车、开火车等游戏复习了前面的连
续加同一个数和连续减同一个数,顺利引入到下面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
地位,因此,我先出示了正方形图片,每次增多同样的数量,接着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数字之间也存在变化规律,我用箭头标出每次加的同一个数,使学生能
够更加清晰的看出数字规律。除了有连加的规律,还存在连减的规律,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
学习。由具体到抽象是一个过程,做好了前面具体的铺垫,接下来,我直接出示数字,虽然
有些抽象,但学生还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这节课
的目标,因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后,还安排了合作交流,要求会说的学生先说,不会说的
学生跟着说,最后达到所有的学生都要说的。最后的当堂检测表明学生这节课掌握的非常扎实。
需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在课堂熟悉学生的时候
探索规律 -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0页 第五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教学难点:有序地思考在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庆祝2013年元旦,我们班女同学编排了精彩的现代舞,老师为她们挑选了四件上衣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呢?怎样搭配更漂亮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说说有几种搭配方法。
2.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老师提出并板书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3.全班交流:指名学生上台交流搭配方法。
预设1:从上衣搭起,每件上衣依次和2条裤子搭配------引导学生说出4个2种。
预设2:从裤子搭起,每条裤子依次和4件上衣搭配-----引导学生说出有2个4种。
4.从裤子搭起,
《找规律(2)》教学反思
《找规律(2)》教学反思
数字的规律同图形的规律一样趣味性强,探究性强,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更加注重学生
之间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效果。
找数字排列的规律为以后学习数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对数字
排列的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我先带着同学们利用开小汽车、开火车等游戏复习了前面的连
续加同一个数和连续减同一个数,顺利引入到下面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
地位,因此,我先出示了正方形图片,每次增多同样的数量,接着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数字之间也存在变化规律,我用箭头标出每次加的同一个数,使学生能
够更加清晰的看出数字规律。除了有连加的规律,还存在连减的规律,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
学习。由具体到抽象是一个过程,做好了前面具体的铺垫,接下来,我直接出示数字,虽然
有些抽象,但学生还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这节课
的目标,因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后,还安排了合作交流,要求会说的学生先说,不会说的
学生跟着说,最后达到所有的学生都要说的。最后的当堂检测表明学生这节课掌握的非常扎实。
需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在课堂熟悉学生的时候
规律探索(答案)
武汉考试 七年级数学
【1、数字问题】
例1 观察一列数:1,-
357911,,?,,?,……根据规律,请你写出第10个数是 49162536 。
解: 正负控制:(?1)n?1 形式一致:,,,1357......, 分子规律:2n?1 分母规律:n2
14916(2n?1)(?1)n?119 则该数列的规律为: ,令n=10,第10个数为: ?n2100
例2 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 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则第100个与第98
个的差为 ________
解:第1个数:1
第2个数:1+2=3 第3个数:1+2+3=6 第4个数:1+2+3+4=10 依次类推。。。。。。
第98个数:1+2+3+….+98 第100个数:1+2+3+…+100
则第100个与第98个的差为:100+99=199 练习:
(1)观察一列数:
12,?423,,?17510,
526,?637……根据规律,请你写出第10个数是?
解:正负控制:(?1)n?1
探索规律题
授课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形,算式,数字,提高自己观察图形,探索规律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寻找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点: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1) 从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之间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2) 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 (3) 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其相似点或者相同点。 (4)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 (5) 在探索规律中要善于变换思维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型一: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1、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下面草图所示。这样捏合到第 次后可拉出64根细面条。 第一次捏合 第二次捏合 第三次捏 2、如下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再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此循环进行下去; (1)填表: 剪的次数 (2)如果剪n次,共剪出多少个小正方形? (3)如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作者:迟颖,王爽
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及时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反而存在语文教学给专业教学让道、语文教学“边缘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此,本文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和探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反思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目前,由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上,过分强调以就业和升学为目标,因此使得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被削弱。同时,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能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