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一年级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一年级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跳伞》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4、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3’一口算:看题直接说得数
20减几(卡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两个数量多少”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三、探究新知。(15)
(一)探索11-5的算法
谁能说说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老奶奶的母鸡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蛋) 问题是(出示):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怎么列示呢?出示请小朋友们在当中一线本上列出算式。(巡视)
(2)学生汇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
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
“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学校 课题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学院附属小学(淮海路校区) 整理与复习 姓名 年级 三年级 第( 十一 )单元第( 2 )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复习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以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有几点要注意: 一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的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二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分析 学生在数运算这一块基本学得还可以,但是会粗心马虎计算错误,另外大 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来表述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只会算不会说。 二、建立的具体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
小学一年级汉语第二课新同学
kejian
xīn tóng xuéa lǐ mù nǐ men bān lái le yí gè 阿里木,你 们 班 来 了一 个 xīn tóng xué 新 同 学?lǐ xiǎo mí ng
第二课 新 同 学
shì ya
李小 明
是 呀a lǐ mù 阿里 木
kejian
他叫 什 么 名 字?cóng nǎ er láilǐ xiǎo mí ng
tā jiào shén me mí ng zi
从 哪 儿 来?李小 明
他叫 艾 山,从hé tián lái
tā jiào ài shān cóng
和 田 来。
a lǐ mù 阿里 木
kejian
tā xǐ huān gàn shén me
他 喜 欢 干 什 么?李小 明lǐ xiǎo mí ng
他 喜 欢 踢足球。a lǐ mù 阿里 木
tā xǐ huān tī zú qiú
kejian
太好了!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一年级第二课《碗勺筷》第二课时详细精教案
学 课
科 题
语文 《碗 勺 筷》
班 教
级 材
一(1)班 自编教材
课
时
第二课时蒋默娴
组织者
学生 情况 分析
A 类:基本能准确的发音并用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对实物的图片掌握能力较好,在老师 的提示下基本能完成简单的句子; B 类:对实物的图片和文字掌握能力较好,但平时不太愿意配合老师教学。会说简单的词 语,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完成简单的句子,能辨认简单的图片会说简单的词语,在老师的提 示下能完成简单的句子,能辨认简单的图片。 C 类:有语言能力,但在学校几乎不说话,在课堂上基本不发出声音,认知能力较弱,缺 乏参与课堂的能力,会跟读简单的词语,但对图片和文字的认知能力较弱 本月的生活主题是“吃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己动手吃完一顿饭,本月生活语文课的 内容也围绕“吃饭”展开。碗、勺、筷是学生在吃饭中常用的工具,平时接触最多,但大 多数基本上只停留只知道使用其吃饭的阶段,对“碗、勺、筷”的图片和文字还没有基本 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本课我决定采用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二课时, 着重于正确认识碗、勺、筷,认识碗、勺、筷的实物、图片和文字。 A组 B组 C组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并能辨认“碗、勺、 1. 学习生字:碗、勺、筷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知识与技能:1.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巩固拼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巩固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 教学方法 教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热身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声母比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引出新课。】 二、用拼音 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过渡:同学们,有几位拼音宝宝出来玩儿,结果它们跑得太远,找不到回家的路教学过程 了,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座小房子图片和八个词语音节:è yú bō luó luò tuo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ǎ yǐ 2.自己练习拼读。指学生拼读。 3.指名分类。教师演示课件将八个词语音节分别送到两座房子里。 【设计意图:设计“送拼音宝宝回家”这
一年级下册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拱北小学 宾清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12个生字,会写“机”和“朵”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4课《荷叶圆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现在这些词语宝宝又赶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认识)那就大声地把她的名字叫出来吧!
出示课件:荷叶 水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透明 翅膀 蹲下 笑嘻嘻
2、 同学们读得真棒,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我们来玩猜字谜的游戏。我说你们猜:一支羽毛(翅),月亮在旁边(膀),人在亭子边(停),三个太阳(晶), 一块平地——坪, 王先生和朱先生——珠,何老师戴了一顶草帽——荷 二、欣赏过渡。
师:同学们很聪明,老师奖励大家欣赏几幅漂亮的荷叶图。(出示荷叶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看谁能发现荷叶有什么特点?(圆圆的、大大的、绿绿的) 师:真美啊!这么美的荷叶不仅吸引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还吸引了几个小伙伴,她们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些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想到荷花池里玩,
一年级上册数学6、7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
焦家小学课时教学备课模板
第 5 单元 总课时数:15 备课时间:2013.10.12 课题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情境中会数6和7的物体的各数,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 6、7的组成 课型 新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6、7的组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认识数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授课时间 2013.10.15 二次备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
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第二时教案设
计部编版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夜色》(共2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
2理解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文,质疑导入(分钟) 指名学生朗读文。
2指名学生交流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分钟) 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
人音版一年级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知道音的长短;初步了解怎样聆听音乐
2、技能目标: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音乐,用动作来表达感受;能整齐地演唱《齐多列》和《跳绳》(各一段)
3、情感目标:喜爱用歌声、动作表达情感 二、分为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前两个乐曲,初步了解怎样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能够整齐地演唱《齐多列》第三段,学习用歌声和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感受知道音的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并拍一拍 教学过程(简述)
基本上以《快乐的一天》为主线,将整课内容贯穿起来。
1、先从《快乐的一天》第一乐曲--“早早起”导入,聆听音乐,感受愉快的音乐情绪,让同学说说做做早上起来做的事,随音乐扮演
2、然后进入第二个内容――“上学去”
(1)先引导同学讲一讲自身背着书包上学去事怎样去的,引出“走”和“跑”。再让同学随着第二段乐曲的音乐来“走”和“跑”,表示轻快的情绪,感受长短。(教师板书――画出“走”和“跑”的不同图像,让同学更直观地感受)
(2)出示图形谱,念一念再拍一拍,进步感受,了解音的长短
3、学唱《齐多列》第三段(歌曲较长,只有第三段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