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2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图文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
综述 .................................................................................................................................................. 2 环境空气状况 ................................................................................................................................... 3 水环境状况....................................................................................................................................... 6
饮用水水源地 ....................................................................
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发布《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15年,杭州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筹备G20峰会历史机遇,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全年全市首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达100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6.52%、4.01%、7.65%和10.88%,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强势推进大气污染整治,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4天,PM2.5年均值同比下降12.3%;强势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河道治理信息公开,全市85.1%的地表水水质(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大气、声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EI)指数继续名列全国前茅。
二、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
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4-2003北京环境状况公报
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来源: 监测处 时间: 1997-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北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实现了“九五”良好开局。1996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9.2%的情况下,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
1996年全市煤炭总消耗量为2763.5万吨,比上年增加3.1%。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5.3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24.47万吨。
1996年大气中各项污染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降尘量明显下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城区污染重于近郊区,市区污染重于远郊区县;采暖期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由于机动车数量继续迅速增长,二环至三环之间的汽车尾气污染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1996年城近郊区降尘量为14.7吨,比1995年下降了36%,但仍略高于标准限值。远郊十个区县年均降尘量为12.3吨,低于标准限值。 1996年北京市大气中降尘量状况
1994-2003北京环境状况公报
水环境
1996年,
宜昌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宜昌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
2006年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为54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6微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为34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微克/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为97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6微克/标立方米。三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进行统计,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在Ⅱ级“良”以上的天数共计323天,占全年天数的88.5%,其中达Ⅰ级“优”有24天,占全年天数的6.6%。2006年中心城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4.81,酸雨发生频率为59.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各县(市、夷陵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10~41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10~30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78~170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地表水
经监测,国控断面长江南津关断面水质总体质量较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水质标准。省控断面长江云池断面、黄
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度
内江市环境保护局
2016年5月
1
编 制 说 明
2015年度,内江市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展了城市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城市声环境、农村环境质量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监测及评价范围包括: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0个,按小时监测;全市降水监测点位8个,逢雨必测;地表水20个河流监测断面和5个湖库监测点位,按月监测或按水期监测;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个断面(点位),按月监测;全市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2个,按季度监测;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点位53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点位493个,全年各监测1次。根据以上实际监测点位和内容,内江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度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地表水环境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水体营养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降
宜昌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宜昌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
2006年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为54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6微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为34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微克/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为97微克/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6微克/标立方米。三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进行统计,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在Ⅱ级“良”以上的天数共计323天,占全年天数的88.5%,其中达Ⅰ级“优”有24天,占全年天数的6.6%。2006年中心城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4.81,酸雨发生频率为59.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各县(市、夷陵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10~41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10~30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范围在78~170微克/标立方米之间,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地表水
经监测,国控断面长江南津关断面水质总体质量较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水质标准。省控断面长江云池断面、黄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 图文
2010年度
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
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1
目 录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2 循环经济建设 13 环境监督管理 14
2
9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
2014年滨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4年滨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6月2日
滨州市环境保护局
12
目录
一、综述
二、环境空气
三、城市降水
四、地表水
五、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六、重点考核断面水环境
七、近岸海域水环境
八、城市声环境
12
一、综述
综观2014年滨州市环境监测数据,全市环境质量状况特征表现为:
1、全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2.5。滨州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为52.05%;滨州市城区全年有4次酸雨,降水质量较好。
2、全市省控以上9条河流的13个断面全部达到省政府确定的达标边缘水质目标,有5个断面水质变好。
3、全市12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0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与去年相比,水质变化不大。
4、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以二类海水为主,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5、全市两流域15个重点河流考核断面中有4个断面达标边缘水质目标要求,有4个断面水质变好。
6、滨州市城区和6县城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均为一级,均处于好的水平。区域声环境昼间沾化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处于好的水平;邹平县、惠民县、阳信县和无棣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滨州城区、博兴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1至4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平均等效声级除博兴县部
2004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004年,我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一、水环境
状况
2004年我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继续保持良好。82.5%的监测河段、87.5%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河流、湖库水质总体较2003年有所下降。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为主,地下水质优良。但部分地表水体存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和部分养殖集中区海域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污染。
1、地表水
河流 水质总体较2003年有所下降。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的监测断面占61.9%,Ⅲ类、Ⅳ类、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0.6%、12.7%和4.8%。Ⅳ、Ⅴ类水质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南渡江个别支流的局部河段,以城镇河段居多;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2004年因降雨偏少、干旱,水体稀释及自净能力下降,部分河段水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类、Ⅱ类水质河段较2003年降低9个百
2010 2011 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中 淡水环境状况
2010 2011 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中 淡水环境状况
2010年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10个。分析结果表明,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为418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0.2%;水质为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135个,占27.6%;水质为较好级的监测点为206个,占5.0%;水质为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662个,占40.4%;水质为极差级的监测点为689个,占16.8%。
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质为优良-良好-较好级的监测点总计为1759个,占全部监测点的42.8%, 2351个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极差级,占全部监测点的57.2%。 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与上年比较以稳定为主。其中,水质变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仅有少数城市水质变好;水质变差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东及中南、华南地区仅有少量城市水质变差。
全国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0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5个,地下水源地150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0.3亿吨,达标水量为168.5亿吨,占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