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课后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课后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8)第八章 气体吸收
第八章 气体吸收
1. 在温度为40 ℃、压力为101.3 kPa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 kPa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 g (NH3)/1 000 g(H2O)。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数m及溶解度系数H。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
76.617 x??0.075 76.61000?1718由 p*?Ex 亨利系数为 E?p*15.0?kPa?200.0kPa x0.075E200.0??1.974 pt101.3 相平衡常数为
m?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40 ℃时水的密度为 ??992.2kg/m3 溶解度系数为 H??EMS
2. 在温度为25 ℃及总压为101.3 kPa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
5?992.2kmol/(m3?kPa)?0.276kmol/(m3?kPa)
200.0?18碳为350 g/m3的水溶液接触。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E?1.66?10k
第八章《吸收》答案fgdgddh
8.1 在30℃,常压条件下,用吸收塔清水逆流吸收空气—SO2混合气体中的SO2,已知气一液
相平衡关系式为y*=47.87x,人塔混合气中SO2摩尔分数为0.05,出塔混合气SO2摩尔分数为0.002,出塔吸收液中每100 g含有SO2 0.356 g。试分别计算塔顶和塔底处的传质推动力,用?y、?x、?p、?c表示。
8.2 在吸收塔中,用清水自上而下并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已知气体流量为l 000 m/h(标准状态),氨气的摩尔分数为0.01,塔内为常温常压,此条件下氨的相平衡关系为Y*= 0.93X,求:
3
(1)用5 m/h的清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2)用10 m3/h的清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3)用5 m/h的含氨0.5%(质量分数)的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解:(1)气体的流量为
1000???????????????3
3
mol/s=12.4 mol/s
流体的流量为
???????????????? mol/s =77.2mol/s
假设吸收在塔底达到平衡,则
??????y*??????=12.4?(0.01-y*),所以y*=0.0013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0.01?0.0013
第八章_气体吸收过程考核试题
第八章 气体吸收
一、选择与填空 (30分)
1.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2.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将_B__,相平衡常数将__C_,溶解度系数将__B___。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 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__A___。
A.
; B.
; C.
; D.
。
4.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_蒸馏_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 _吸收__单元操作过程中。
5. 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模型参数分别是_ZG,ZL__、_QC__和__S__。
6.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增大_,吸收推动力_增大 。
7. 脱吸因数的定义式为__之比。
,它表示_ 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___
8.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体组成大,其它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A__。
A. 不变; B. 不确定; C. 减小; D. 增大。 9. 推动力(
)与吸收系数_ D_相对应。
; D.
。
增
A. ; B. ; C.
二、计算题 (70分)
1. 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1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P227 基于原子蒸气对其特定谱线(特征谱线)吸收作用进 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
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火焰:10-9g/ml,石墨炉:10-13 g(2)选择性好
(3)准确度高(4)测定范围广(可直接测定70多种元素)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1、共振线、特征谱线
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
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1)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共振线 不同,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2)利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共振线)的吸收进 行定量分析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2、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原子吸收线不是一条单一频率的线,而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1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P227 基于原子蒸气对其特定谱线(特征谱线)吸收作用进 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
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火焰:10-9g/ml,石墨炉:10-13 g(2)选择性好
(3)准确度高(4)测定范围广(可直接测定70多种元素)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1、共振线、特征谱线
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
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1)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共振线 不同,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2)利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共振线)的吸收进 行定量分析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2、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原子吸收线不是一条单一频率的线,而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1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P227 基于原子蒸气对其特定谱线(特征谱线)吸收作用进 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
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火焰:10-9g/ml,石墨炉:10-13 g(2)选择性好
(3)准确度高(4)测定范围广(可直接测定70多种元素)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8-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1、共振线、特征谱线
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
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1)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共振线 不同,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2)利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共振线)的吸收进 行定量分析 15:40:18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2、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原子吸收线不是一条单一频率的线,而
化工原理 电子教案 第八章 固液萃取
12萃取
本章学习要求
1. 熟练掌握萃取过程的原理;部分互溶物系的液-液相平衡关系;萃取过程(包括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对于组分B 、S部分互溶体系,要会熟练地利用杠杆规则在三角形相图上迅速准确的进行萃取过程计算;对于组分B、S不互溶体系,则可仿照吸收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溶剂选择的原则;影响萃取操作的因素;萃取剂和操作条件的合理选择;萃取过程的强化措施。
3. 了解萃取操作的经济性;萃取操作的工业应用;液-液萃取设备及选用。
12.1 概述
液-液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是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适当溶剂(萃取剂),利用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组分A从原料液转换到溶剂S的过程,它是三十年代用于工业生产的新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技术。随着萃取应用领域的扩展,回流萃取,双溶剂萃取,反应萃取,超临界萃取以及液膜分离技术相继问世,使得萃取成为分离液体混合物很有生命力的单元操作之一。
蒸馏和萃取均属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对于一种具体的混合物,要会经济合理化的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
一般工业萃取过程分为如下三个基本阶段:
1. 混合过程 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到原料液中,采取措施使之充分混合,以实现溶质由原料向溶剂的转移的过程;
2. 沉降分层
第四章~第八章化工原理习题
第四章颗粒-流体两相流动
4-1试求直径为10μm,密度为2600kg/m3的石英球粒在20℃和100℃的常压空气
中的沉降速度。并分析其计算结果。
4-2密度为1850kg/m3的微粒,在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问在50℃和20℃的
水中,其沉降速度相差多少?如该颗粒的直径增大一倍时,在同温度的水中沉降,沉降速度又相差多少?并分析其计算结果。
4-3已测得密度为1560 kg/m3的球形塑料颗粒在15℃水中的沉降速度为9.2mm/s,
求此塑料颗粒的直径。
4-4用落球粘度计测定20℃时密度为1530kg/m3的混酸的
粘度。该粘度计由一光滑钢球和玻璃筒组成,如附图所示。试验测得密度为9700 kg/m3,直径为0.2mm的钢球在盛有此混酸的玻璃筒中的沉降速度为10.2mm/s,问此混酸的粘度为多少?
4-5一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床层由直径4mm,高8mm的
圆柱形催化剂组成,床层的高度为2m,空隙率为0.4。
0.2m溢流 习题4-4 附图 水??0.015m0.5m当温度为400℃及压力为0.02MPa(表压)时,在每平方米催化剂层的截面上每小时通过1800m3(标准状
习题4-6附图 况)的混合气体,试计算通过催化剂层的流体压力降。
已知400℃及
GPS定位原理第八章
GPS定位原理
第1节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8.1.1GPS网技术设计的依据 1.GPS测量规范(规程)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各行业部门的其他GPS测量规程或细则 2.测量任务书
8.1.2GPS网的精度, 密度设计 1.GPS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 (1)GPS测量精度分类
对于各类GPS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形变及国家基本大地测量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1分级。 表8-1 GPS测量精度分级(一)
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2分级。 表8-2 GPS测量精度分级(二)
GPS定位原理
(2)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表示,其形式为:
式中:σ——距离中误差(毫米); ɑ——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测区大小、GPS网的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精度标准。 2.GPS点的密度标准
制定GPS网的密度标准,主要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可参照表8-3的规定执行。 表8-3 GPS网中相邻点间距离 (单位:km)
8.1.3GPS网的基准
微机原理 第八章 总线
第八章 总线8.1 概述 8.2 ISA总线 8.3 PCI总线
8.1 概述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是计算机中连接各部件的一组公共通信线。
1970年DEC公司PDP-11小型计算机首次采用总线技术。总线结构的优点: 便于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简化系统设计 标准总线得到各厂商的支持,便于开发相互兼容 的硬件板卡和软件 模块结构便于系统的扩充和升级 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 …...
总线的基本概念微型计算机自诞生以来一直采用总线结构
总线速度是微机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把总线作为一个独立的 部件看待 微机系统中的I/O接口本质上是I/O设备与微机系统 总线的接口
总线的基本概念按总线传送信息的类别,可以把总线分成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总线也包括电源线和地线。
总线的基本概念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上传送一个部件对另一个部件的控制信号。 在总线上,可以控制其他部件的部件称为总线主控 或主控(bus master),被控部件称为从控(slave)
根据不同的使用意义,有的为双向, 有的为三态, 有的非三态
总线的基本概念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上传送地址信号,总线主控用地址信号 指定其需要访问的部件(如外设、存储器单元)。总线主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