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和培养研究
“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和培养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和培养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和培养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幼儿空间认知发展进行研究阐述,重点介绍了以往研究儿童空间认知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具体从儿童包括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以及长度、面积、空间表证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 儿童 空间认知 能力发展 1 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 1.1形状和大小的知觉发展
形状和大小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婴幼儿正发展着客体的实物概念(即各类事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因此能彼此加以区别),也发展着对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儿童区分形状和大小的能力任婴儿期就开始发展了。研究者以测量婴儿注视时间的长短为指标,测量婴儿对各种图案的知觉。他们发现,几个月大的婴儿也能对一些视觉图形加以区分。如婴儿注视有图案圆盘的时间要长于对素色圆盘的注视时间,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婴儿的视觉偏爱发生得更早:在对新生儿进行的一项实验中,新生儿对正常人脸图形的喜爱程度高于对非正常的人脸(眼、耳、口、鼻混乱排列)的喜爱。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自婴儿期开始,儿童视觉区分图形形状的能力已开始发展。大约从初生后第五六个月起,随着儿童能手眼协调地抓控物体,儿童就开始积极地知觉物体的外形。2、3岁儿童对其
周围经常见到的熟悉的物体已能辨认,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培养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培养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培养
0~3个月婴儿训练方案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视觉训练: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cm 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作上下、左右、圆圈、远近、斜线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2、听觉训练:家长可在小儿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转头寻找声源。母亲的声音是婴儿最喜爱听的声音之一。母亲用愉快、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地和婴儿说话,可吸引小儿注意成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口形等,诱发婴儿良好、积极的情绪和发音的欲望。可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响度、曲调或不同乐器奏出的音乐或发声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体敲击声如钟表声、敲碗声等,或改变对婴儿说话的声调来训练小儿分辨各种声音。当然,不要突然使用过大的声音,以免婴儿受惊吓。
3、触觉训练: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 、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几何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小儿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小儿的触觉识别能力。
4、味、嗅、温度等
中国老年人的午睡和认知能力关系
中国老年人的午睡和认知能力: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研究基线评估的发现
目的:检验中国老年人自报告的午睡情况和结构性认知评估之间的交叉关联性。
地点:中国
参与者:65岁及以上的,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测试方法:面谈基础上的认知评估,针对方向感和注意力,情景记忆、视觉空间能力,一个联合全球认知评分(包含以上的评估)。其他自报告或面谈基础上的评估,包括午睡时长,夜晚睡眠时长,个人背景特征,健康习惯,合并症,功能状态和社会活动。根据报告的午睡时长,老年人被分为不午睡者(0分钟),短午睡者(小于30分),中度午睡者(30-90分钟),长午睡者(大于90分钟)
结果:57.7%的参与者有午睡,平均时长63分钟。认知功能与午睡有明显的联系(P<0.001)。组间对比显示,中度午睡者相比不午睡者和长午睡者有更好的整体认知能力。不午睡者相比短午睡者明显认知能力更差。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控制个人背景特征,体重指数,抑郁情况,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社会活动,夜晚睡眠时长等之后,中度午睡者明显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对比于不午睡者,短午睡者,和长午睡者。
结论:在中国老年人中,中度午睡和更好的认知能力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个有代表性的设计,和自报告的睡眠检查方式限制了这个发现。关于客观睡眠测量方式的纵向研究需要被开发出来,来检验是否该假设成立。
认知缺陷明显增加了老年人功能性的依赖和低品质的生活的危险。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延缓认知衰退,对于引发认知障碍的风险因子的确认和修正,越来越关注睡眠在这方面的作用,例如最佳的睡眠和小憩时长。老年人
丘奇-图灵论点与人类认知能力和极限
丘奇-图灵论点与人类认知能力和极限
郝宁湘
(山西大学科哲中心,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
The Church-Turing Thesis and Human Cognitive Ability and Limit
Hao Ningxiang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摘要:本文以丘奇—图灵论点为背景,论述了人类认知能力及其极限,提出了人类认知的可数无限性,和人的认知能力是受递归规律限制的观点。最后,为计算主义认知观提供了一定的计算神经科学的证据。
关键词:丘奇—图灵论点 人类认知能力及其极限 可数无限性 递归规则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urch-Turing the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mankind's cognitive ability and limit, points out that mankind's cognition ha
学习音乐真能提高大脑认知能力吗
学习音乐真能提高大脑认知能力吗?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孩子能获得诸多益处,如演奏乐器能激发创造力,反复练习能锻炼自律能力与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学得一首新歌还是掌握一个新的和弦,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但哈佛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学习音乐经常被提及的好处之一,即提高智力这个说法——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传说罢了。
虽然每个人,从艺术教育的倡导者到鼓励孩子坚持学习钢琴的父母,都深信音乐的神奇作用。然而,来自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博士生——Samuel Mehr所做的研究,并没有发现音乐训练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Samuel Mehr目前在Elizabeth S. Spelke 研究所Marshall L. Berkman实验室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12月11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开放获取期刊上。
“超过8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和智商”Mehr说。“甚至科学界也普遍认为,学习音乐对于这些外在能力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实际上,几乎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音乐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Mehr指出,公众普遍认为音乐训练可以使人更聪明,这很大程度上都能追溯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上。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明确
人才测评之自我认知能力测试题
自我测试,洞悉自己的不足
人力资源自我认知测验
二 智力部分:1.思维能力测评试题
部门: 测评结论:应聘者的思维能力为:
职务:
姓名: 强□ 较强□ 一般□ 差□
时间:
成绩: 测评人:
指导语:(每小题6分,共120分)
以下20个题目要求按规定时间做完,否则必须写出实际做完的时间。
1、假设三只猫能在三分钟内咬死三只老鼠,请问一百只猫咬死一百只老鼠,最多要花费多少分钟?(限时1分钟,实际 分钟)
2、一位成年人带着一个小孩,小孩是那位成年人的孙子,成年人不是小孩的爷爷,请问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限时0.5分钟,实际 分钟)
3、一只蜗牛陷落一口三十米深的枯井中,如果它每天能够向上爬三米,再向下滑二米,以这种速度,它何时才能到达井口?(限时1分钟,实际 分钟)
4、火车还有二分钟就要开了,车站与你的家的距离是二公里,如果你由家里出发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跑完第一公里,请问剩下一公里的路,你应该以多快的速度奔跑才能赶上火车?(限时1分钟,实际
儿童视知觉能力的培养
儿童视知觉能力的培养
2009-08-11 12:36:29| 分类: 训练方法 阅读457
一、儿童视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儿童视觉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视觉发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学者N.Barraga(白拉格)列出了儿童正常的视力发展表: 0~1个月,看光或相关事物,眼肌调节能力差。
1~2个月,追视物体及光源,对色彩斑斓物感兴趣,盯住大人的脸,开始双眼协调运动。
2~3个月,注视地看,能区别面孔,黄色、橙色及红色。
3~4个月,眼睛运动更加自如,视力有所改进,能较顺利地追视物体。
4~5个月,视点由物体开始向身体各部分转移,企图抓或移向其喜爱的物体,开始用视觉探索环境,能认出熟悉面孔,视野发育亦趋完善。
5~6个月,够到或抓住物体,表明手眼协调开始。
6~7个月,视点能从物体转向物体,捡起失落的物体,眼球能自如移动。 7~8个月,熟练地观察物体并注视结果,观察运动物体并能快速追视。
9~10个月,视力很好,转眼自如,能搜寻物体甚至转向角落,模仿面部表情或玩看到的游戏。
11个月~1岁半,视觉敏捷,视功能充分发展,玩积木或组装物体。
1岁半~2岁,通过视觉观察将物体配对,指出书中的物体,模
关于互联网改变青年人认知形式与人认知能力的调研 - 图文
调查报告封面 分数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 目: 互联网改变青年人认知 学 院: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关于互联网改变青年人认知形式与人认知能力的调研
提纲
一、互联网使用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影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调研方式
实地串访与问卷调查
三、调研对象
本校学生
四、调研目的
调查受访者互联网使用情况,以及对受访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进而讨论总结互联网对青年人认知形式与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倡导青年人正确看待使用互联网。
五、调研内容
(1)策划具体活动细节和人员安排
(2)采访周围小区居民以及本校学生,调查他们使用互联
第四章:儿童的认知发展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认知发展主讲:潘晓红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xhpan@http://www.77cn.com.cn
主要内容一.婴儿期的知觉和认知发展二.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
理论三.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
理论四.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认知发展:人类各种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所 发生的有序而相对持久的变化。
一.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1. 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 婴儿知觉无能假设 ①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a) 格赛尔发展量表b) 丹佛发展筛选测验 c) 新生儿行为评定表
d)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一.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1. 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 ①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 ② 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a) 注视偏好范式 如,人脸偏好(出现偏好,说明婴儿的知觉系统能 区分两个刺激,也能判断因而倾向于注意什么) 新技术——眼动议的使用
一.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1. 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 ① 婴儿知觉发展的量表评定 ② 婴儿知觉发展的实验研究a) 注视偏好范式 b)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范式 定向反射(吸吮行为、心率等发生变化) 吸吮行为发生改变,表示婴儿能区分两个刺激之间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三方面的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辅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本节主要内容:
一、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的方法
婴儿不能用语言向成人描述出自己的感觉或知觉,也不能以熟练的行为对刺激作出反应。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让婴儿“告诉”我们他们所感觉到和知觉到的东西。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所以当一个刺激出现时(如一盏强度适中的灯打开),如果婴儿有无条件反射(瞳孔变小),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这个刺激(“我已经感觉到光的刺激了!”)。如果某个刺激未能引出新生儿相应的反射,我们就很难断定新生儿是否察觉到了当前刺激,也许他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从而抑制了反射行为。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三)视觉偏好法
所谓视觉偏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