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概述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的国际贸易环境。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产业内贸易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假设日本和美国的要素禀赋相同,都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两国都专业化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假设他们生产有差别的汽车,分别是轿车和吉普车。再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所以其生产成本曲线也相同。
如图,两国的轿车和吉普车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同,且都递减。根据定义可知,这意味着汽车的生产是规模经济的,在没有进行贸易之前的自给自足状态下,两国都各自在A点生产100万辆轿车和100万辆吉普车,价格为P1,平均成本AC1,P1=AC1。现在进行贸易,市场规模扩大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进而使平均成本下降。假设日本的轿车生产商精明地看到这一点,抢先扩大轿车生产至B点,即产量扩大到200万辆。由于规模经济使产品价格和平均成本随之下降至P2和AC2,P2=AC2。现在,日本生产商就可以以比P1低的价格P2向美国市场出口轿车,并凭借低廉的价格和成本优势占领美国市场。而对于美国生产商来说,尽管让日本人占了先机,但还有吉普车市场呢。所以美国人把资源转移到吉普车生产上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组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 产生背景
传统的贸易理论(从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距离国际贸易的现实越来越远,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传统的贸易理论有一套严格的假设前提,使理论偏离了实际。这些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及不变的技术水平,不存在规模经济。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现实是不存在的,规模经济却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无处不在。
其二,战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它们之间贸易的绝大部分的比重,这是传统的贸易理论绝对不能解释。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规模经济、差异性、需求偏好。
二、 主要内容及分析
这种理论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它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收益递增的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或者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从事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是:理论分析基本是从静态出发进行分析的;分析不以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相比,哪种更适合目前的中国
- -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相比,哪种更适合目前的中国
内容提要:产业内贸易是指具有相同竞争优势的两个国家,在外部规模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为了扩大本国福利,而在两国都具有相同相对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贸易。如:美国和法国在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相对优势,但是两国都从另一方进口进一行业的产品。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两国为了实现本国福利最大化,而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相对劣势的产品。针对中国目前的国情,其实这两种贸易方式都适用于中国。只是看你要从哪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已。
关键词:中国 产业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 理论
正文: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另外一种
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研究
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研究
广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研究
姓名:黄溪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际贸易学
指导教师:李立民
20060501
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研究
j匕其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研究
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研究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与贸易合作中的明智选择。中国自2002年11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就开始了创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步伐。然而仅靠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毕竟潜力有限,只有重点发展中国一东盟的产业内贸易,才能更好地促进贸易区的区域内贸易,成功地推动区域内的经贸合作。至于如何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我们应该研究、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和教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本文运用定量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其他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大量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相关数据,发现它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水平高,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各产业、各成员国发展不平衡。这些发展状况是由其人文、地理、历史因素;宽松的自由贸易、投资政策;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和成员国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以及其他消极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
中日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蜜月期,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愈加密切,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尤其到了2006年,日本开放对大陆的旅游签证,两国旅客来往人次迎来历史性的高峰,旅游贸易进出口也是水涨船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更加密切,2009至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不断增长,2014和2015年中国赴日旅游总人次平均增长率高达102%,2015年达到470万人次。另一方面,日本来华游客持续下滑,从2010年的373.12万人次持续下降到2014年为271.76万人次。
2006至2013年,中日两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近45%。尤其在2011年后,中国由净出口方转变为净进口方,且逆差进一拉大。除了中国国民的收入增长,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碰撞加深,使得国民更愿意出国旅行外,日本商品的优质与购物体验的舒适都是大陆游客选择前往日本旅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去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电饭煲等都是中国游客“赴日游”大热的重要体现。两国之间此消彼长的态势一步步拉大中国对日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中日两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米利群
摘
要:本文结合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2000-2007年中韩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加大技术投入、形成规模经济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与韩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Bruelhart指数
Thom&McDowell指数
一、引言
近年来,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据韩国农林部统计,2007年中国对韩出口额达630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3.9倍,其中农产品出口额达31亿美元。2007年中国从韩国进口总额为82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3.4倍,其中农产品进口额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2.95亿美元。总体来看,中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至2006年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出口比重有所下降。由于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产品贸易常成为中韩贸易摩擦的焦点。
本文试图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分析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并对发展中韩农产品贸易提出对策建议。
GL)指数,公式如下:数(
Bi=1-|(xi-Mi)|/(Xi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
论文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
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作者:韩 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韩 剑???
摘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理论,在实践中,产业内贸易对于促进一国贸易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作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呈正相关,与规模和收入差异、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实证结论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引力模型、产业内贸易、双边贸易
战后科技进步的加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国际分工由原来的垂直型分工逐渐转化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本与技术存量的差异等因素,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出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上的相似性,其双边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则更多的受要素禀赋影响,接近于传统的产
08 现代与当代贸易理论:政策贸易理论与贸易扭曲理论
政策贸易理论与贸易扭曲理论8.1 政策贸易理论(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 8.2 贸易扭曲理论
8.1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1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概述 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
通过贸易政策,影响本国厂商及其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改变竞争格局,可以起到 与寡头厂商的战略行动相同的作用
8.1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 假设前提 (1)规模经济
(2)寡头市场
附:市场的不完全性1 市场的功能性缺陷 (1)外部经济效应
(2)公共产品与“搭便车”(3)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冲突 (4)不完全理性
附:市场的不完全性2 市场自身不完善 (1)垄断行为
(2)不确定性(3)交易成本 (4)价格刚性使价格信号失灵
(5)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
附:市场的不完全性3 产权原因 (1)产权边界不清晰
(2)行政化竞争规则的冲击(3)市场分割
8.1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3 利润转移模型基本逻辑(利润转移模型)(1)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会出现
攫取垄断利润的寡头厂商(2)若国外厂商参与竞争,垄断利润将被摊薄,
甚至为零(3)若政府扶持本国厂商,可助其建立国际市场 上的垄断地位,实现垄断利润自外而内的转移
8.1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4)若转移的垄断利润超过政府扶持成本,政府 行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各国在编制贸易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 [A] 专门贸易体系 [B] 总贸易体系 [C] 对外贸易体系 [D] 国际贸易体系 2、在中国又把贸易顺差称为( )。 [A] 出超 [B] 正超 [C] 入超 [D] 反超 3、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自然条件 [B] 资本流动 [C] 上层建筑 [D] 社会生产力 4、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 俄林 5、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 [A] 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理论概述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