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儿童教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儿童教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教育概论beiyong
学前教育学
一、小题
1.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谋求儿童特别是社会下层出身的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2.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著作的《爱弥儿》一书中。
3. 卢梭的“否定教育”,并非是无所事事,其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教育要与儿童的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了解会判断) 4. 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福禄贝尔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5. 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
6.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从1岁到4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两个月到8岁是语言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是动作敏感期。
8. 1903年,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重订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
9. :辨析题:有说法:儿童是不打不成器的小孩,对吗?
答:不对,应当把儿童当作人生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独特的价值观,有其自己的智慧。 10. 辨析题: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对吗?
答:对,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
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Helen McCabe` 翻译 陆汝文2整理
罗瓦思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1981)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像等活动。
罗瓦思这个方法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它利用操作评定法,这包括三个部分:1)给儿童要求或指令;2)儿童回答或反应;3)强化——如果儿童反应是对的,马上给某种奖励,如果反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一: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务输出大国,全国农村留守儿
童数量多,不仅其生活,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国家教
育政策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多方面入
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以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准,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城镇
人口比重上升,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
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1]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
无疑证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趋增加。
另外,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
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
2 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 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
数的8%。[2]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问题存在诸多困难。针对留
守儿童问题,我们有以下分析:
一、 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
调查显示,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
童年生活: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
(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
特殊儿童教育见习总结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眼睛关注点:患儿对人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常避开别人的眼光,缺乏对眼的注视。很少向远处望,面部常无表情。目光痴呆不与人对视,与人交往不能用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语言:不会说话或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展迟缓,主动说话少,时常缄默不语。有的患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喜欢拉着别人的手去拿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患儿不理解别人的语言,不能与人交流。有些儿童自闭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
沟通模式:不与其它小朋友玩。患儿平时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老是呆在家里,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闻不问,整天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适应能力差。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自闭症儿童似乎天生的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有些对父母毫无依恋之情,当伸手抱他时无正常迎接姿势,从不缠绕大人。这是以前看到的一点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描述,但我在护苗,看到的却是孩子非常依恋妈妈或爸爸。妈妈把他们送到学校,他们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在护苗的孩子,在康复一班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班的孩子挺乖的,相对于其他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个别孩子在每天被送过来的时候有少许的分离焦虑,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乖的。 动作行为特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封面自己加哈!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事件使这一群体及其家庭受到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从而开展了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关注和研究。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思想品行问题、安全防卫问题和身心发育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 ,不能跟随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照顾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 (农村 )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 ,年龄在 6岁~ 16岁之间的儿童。这是在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 ,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移及其我国城市农村户籍二元制限制所形成的现象。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城市化①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在中国的人口中 ,大部分仍然是农民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名解: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视觉障碍概念: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国际上将视觉障碍分为盲与低视力) 3、学前听觉发展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受损。 4、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一个儿童在语言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能达到同龄儿童的预期水平时就叫言语上有障碍。
5、构音异常: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6、情绪行为障碍:这些儿童没有智力障碍,也不存在精神失常的问题,但是他们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而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与学习。
7、孤独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
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9、其他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所谓情绪障碍儿童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的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的儿童。所谓行为障碍,是
三残儿童教育计划
朝阳镇中心小学 “三残儿童”教育计划
朝阳镇中心小学
为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三残”儿童教育的发展,特制定三残儿童教育计划。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宣传,通过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日”、“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参加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保证“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鉴定程序,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
严格按照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对筛查出来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要建立专门档案,填写“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登记表”,建立随班就读学生转化记录。
2、依法治校,确保参加“三残”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加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到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
3、加强个别教学,提高“三残”儿童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的残疾学
《儿童教育手册》阅读笔记6
《儿童教育手册》阅读笔记6 第17章 蒙台梭利教师的条件
教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良好地利用教具,将种类繁多的教育项目,依照孩子的能力来进行规划、安排教学的顺序与细节,也成了基本和必要的素质。
教育成功的表征是教师忙碌之后的悠闲与被动,它预示着教师任务的顺利完成。当一名教师可以说:“就算我不在教室,孩子们还是和往常一样工作和活动,这个团体已经完全独立了”这句话时,就表明他已经是一名把他的班级带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教师,是一名成功的蒙台梭利教师。
最开始,教师要有预备想象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好的心理暗示,他相信孩子终究会借助工作显露其美好的本性,对孩子充满信心,更不会从主观上把他们当成幼稚的孩子。蒙台梭利教师眼中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甚至包括有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因为受工作的趣味吸引,最终展现其美好的本质,他耐心等待孩子们发出专注投入工作的信息,并且坚信他一定会等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要时刻记得每天所面对的孩子都是珍贵的不可藐视的人物,用一颗虔诚和善良的心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因此教师要永久而耐心地保持这种理解和尊重的品质,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尽可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和榜样,从而使孩子不自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大歇乡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