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的物理知识初中
“关于汽车的物理知识初中”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关于汽车的物理知识初中”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汽车的物理知识初中”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
关于2014年全市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结果的通报
关于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结果的
通 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学校: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融合,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分别于3月底和4月中旬举行了初赛和复赛。
我市在今年的竞赛中,有55人次获国家一等奖,80人次获国家二等奖,127人次获国家三等奖,累计获国家奖262人次;有68人次获省一等奖,142人次获省二等奖,285人次获省三等奖,累计获省奖495人次;有281人次获市一等奖,429人次获市二等奖,累计获市奖710人次。
现将竞赛结果通报如下:
附件1:《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件2:《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件3:《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年5月5日
附件2:《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
1、所教学生获国家奖的由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所教学生获省一等奖的由湖北省中学物理竞
关于2014年全市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结果的通报
关于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结果的
通 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学校: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融合,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分别于3月底和4月中旬举行了初赛和复赛。
我市在今年的竞赛中,有55人次获国家一等奖,80人次获国家二等奖,127人次获国家三等奖,累计获国家奖262人次;有68人次获省一等奖,142人次获省二等奖,285人次获省三等奖,累计获省奖495人次;有281人次获市一等奖,429人次获市二等奖,累计获市奖710人次。
现将竞赛结果通报如下:
附件1:《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件2:《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件3:《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年5月5日
附件2:《2014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
1、所教学生获国家奖的由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所教学生获省一等奖的由湖北省中学物理竞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原创]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
高中的知识和初中的知识有关联吗-物理
高中的知识和初中的知识有关联吗-物理
不仅我自己认为有关系,我高中老师都这么说,初中的知识是基础但也很重要。我现在高二了,但是我们生物老师却让我们把初中的生物书带来。因为有很多很基础的东西在初中的时候讲的很详细,到了高中就没那么详细,所以总结一句初中也是很重要的。还尅告诉你啊,我们老师还说如果你进高中了,但是基础没打好,也不要太担心,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不上。我想聪明人都知道还是现在学好,免得以后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我想你是聪明人~~~~~~~~~~~~~
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有关联吗
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十本书,每一本书都有高考的重要考点。英语单词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因此,提前在暑假进行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因为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中完全不同。初一知识更多的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
授课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电学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 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一、 填空
新课标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停止 振动 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 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还跟介质的 温度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2、乐音特征有 音色 、 音调 、 响度 。声音的高低叫 音调 ,声音的大小叫 响度 ,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音色 。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 频率 ,物理学里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简称 赫 ,符号 Hz。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20Hz-20000Hz 。 高于20000Hz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 空气柱的振动 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低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 高 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电学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 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及知识点
物理知识框架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传播
听到声音
、声音的特征
、噪声危害和控制
6、声的利用
、光源
的 传 (4)光线 播
(5)光速
(
1)定义: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2)相关概念 3、光 的
反 ( 3)实验:
射
(4)光的反射规律
(5)可逆性: 光的反射时,光路可逆
(6
(7
4、 平 (1)实验: 面 (2)特点:①物与像等大;②物与像距平面镜距离相等且垂直平面镜;③像正立;④ 虚像;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 (4)平面镜应用: 穿衣镜; 潜望镜 ; 像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5、光 (2
的
折
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解释用鱼叉叉鱼时,要像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
(4)可逆性: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1、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
3、凹透镜
透 4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德才教育(物理篇)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 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