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练习题 - 副本
周末辅导专题(七): 电荷和电流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电流和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B.金属导体中有自由电子的移动,一定能形成电流 C.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方向移动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 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将导线先并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灯L2亮, 灯 L1不亮,然后并接在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A. 灯 L1断路 B. 灯L2断路 C. 灯L1短路 D. 灯L2短路
3.在图2(甲)所示的电路中,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L1的电流为0.7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A C.通过L2的电流为1.2A D. 通过L2的电流为2.5A
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
初三物理人教版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
123
人教版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如轻压直尺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原状;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也能恢复原状等等)
2、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如橡皮泥用力捏后松手它不能恢复原状;面团用力握后松手它也不能恢复原状)
3、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如书放于桌面,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那么书和桌子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我们平常称它们为压力和支持力。)我们平时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弹力、张力等等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这些力实质上都是弹力。
4、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先决条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它的伸长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形变范围,它就要损坏。
2、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注意
①不要超过它的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壮壮)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壮壮)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1e=1.6×10C
-19
7、中和:
初三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2、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为通路 电路中有电源4、电流的三种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1) 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②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20 × 20
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碱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
高中物理分章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十章 恒定电流
电路基本规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知识要点:
1.部分电路基本规律 (1)形成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导体内部存在电场,即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R
qt
。
(3)电阻及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定义式
UI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
导体的横截面S成反比,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即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决定式
R
LS
;公式中L、S是导体的几何特征量, 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了材料的
导电性能。按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对于金属导体,它们的电阻率一般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对电阻率增大,导体的电阻也随之增大,电阻定律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也只有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将公式R
UI
错误地认为R与U成正比或R与I成反比。对这一错误推论,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电阻是导体的自身结构特性决定的,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加多大的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有多大电流通过没有直接关系;加在导体上的电压大,通过的电流也大,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变化,但这
初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插叙(插入内容概括。前后文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主旨;为下文做伏笔)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心情)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生动形象)、列数字(具体准确)、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初三政治重要知识点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1.人们往往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2.⑴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⑵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4.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5.⑴2020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⑵2050年(21世纪中叶)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⑶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8.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9.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0.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