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实词积累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文言实虚词句式(第二轮)
高三地轮复习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 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 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 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 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 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 “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 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 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高三地轮复习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 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 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 “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 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 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
文言实词虚词固定搭配
一,120个文言实词。
1. 爱(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疼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②喜欢。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③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公文之事》)
2. 安(1)形容词,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2)动词,①安身,养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疑问代词,哪里、哪啊。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4)疑问副词,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被(1)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与地(《杨修之死》)(2)动词,①覆盖。闻
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③通“披”。穿,披着。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3)介词,表被动。a.信而见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如下例: 2003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如: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包括了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
必修二文言虚词句式归纳4
必修二文言虚词、句式归纳
恒福中学 胡镇
阿房宫赋
① 虚词用法: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副词) . 而或长烟一空(全、都,副词)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名词) .
郦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不译) .
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转折,却) .
而 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不译)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词,表递进,而且) .
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用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焉 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哪里)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结构助词,的) .
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去)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代词,指秦朝灭亡的事)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中考总复习之文言实词
A
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 已后矣)(《捕蛇者说》)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文言实虚词用法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文言虚词整理积累
高一必修2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之、其、而、以)
2010.12
广州市南海中学
涂永乐
高一必修2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以2010.12
高一必修2
“以”的例句 因以为号焉 域民不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望复关 奚以知其然也 全石以 全石以为底 小大之狱, 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能察,
意思及用法 介词( 介词(把) 实词(依靠) 实词(依靠)
在句中的位置 句中 句中 句首 句中 句中 句中
与前后词的 关系
连词(为了, 连词(为了,表 目的) 目的) 介词(依据,凭) 介词(依据, 介词(用) 介词( 介词(按照) 介词(按照)
高一必修2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其2010.12
高一必修2
例句 劳其筋骨 其家逼之 不知其 不知其千里 也 汝其勿悲 攻之不克, 攻之不克, 围之不继, 围之不继, 吾其还也
意思及用法 他的, 他的,作定语 她的, 她的,作定语 它,在句中间作主 语。 副词, 副词,表期望的语 气 副词, 副词,表其祈使语 气
在句中的位 与前后词的 句首、 置(句首、 关系 句中、句末) 句中、句末) 前面动词, 前面动词, 句中 后面名词。 后面名词。 后面名词。 句中 后面名词。 句中 句中 句中 后面跟动词 前面名词, 前面名词, 后面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