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论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内容摘要:历史决定今天,今天预示未来!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
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对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的历史。
关键字:近代中国 道路 探索 选择 改革开放 正文:
近代中国就是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伴随着失败,汗水,鲜血中探索出一条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方针政策。在曲折中探索出一条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
一.1840年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逐渐从沉睡中清醒过来,无数的中华儿女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封建统治中部分成员发动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发动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早期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虽然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显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以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论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内容摘要:历史决定今天,今天预示未来!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
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对近代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的历史。
关键字:近代中国 道路 探索 选择 改革开放 正文:
近代中国就是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伴随着失败,汗水,鲜血中探索出一条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方针政策。在曲折中探索出一条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
一.1840年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逐渐从沉睡中清醒过来,无数的中华儿女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封建统治中部分成员发动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发动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早期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虽然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显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以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
有关近代中国的军事发展
东方巨响——两弹一星(1960年-1977年)
[编者按]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在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
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1989年)
[编者按]1978年3月18-31日,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极为重要的讲话。他提出,要实现农业、工技术现代化,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在澎湃奔放、抒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悦心情和踌躇满志。这次大会预示着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将由
不久以后,1978年12月,召开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
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1990年-1999年)
[编者按]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正式提出"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从有记载的古代文明开始,人类社会已经存在和发展了数千年。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革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这使英国长时间以现代工业的鼻祖自居,从而令许多世界大国汗颜,其中就包括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赞叹英国人的开创精神的同时,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工业的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意义。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继而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这主要表现在英国的圈地运动;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这主要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资本主义工场手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
中国经济史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一、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二、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于初步发展 三、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中国经济史
一、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钱庄、票号、典当等通常被人们称为“旧式”的金 融机构,但从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于经济近代化的角 度而言,钱庄于票号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
(一)钱庄1、基本业务钱庄最基本的业务是钱币兑换,后来逐渐发展出 存放款、发行兑换券、票据结算与“汇划”等业务。 从清末开始,一些实力较强的钱庄也设立分支机构, 偶然经营汇兑业务。
中国经济史
2、钱庄的产生发展钱庄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由传统的经营钱币兑换 与金银饰器的钱铺、金店等发展而来。到清乾嘉时 期,钱庄的实力在城市与一些商业发达地区已经超 过当铺。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势力的渗入与对 外贸易的开展,钱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晚清时期,钱庄、票号、银行处于鼎足之势,虽 然票号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一时期也是近代以 来钱庄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民国初年,票号走向 衰落,钱庄却继续发展,且发展比较稳定。20世纪 20年代则是钱庄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如果加入股 东的后备资金,其实力或许并不亚于银行。
中国经济史
虽然政局动荡和历次信用风潮对钱庄的发展 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整个近
简论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中国近代史革命与改良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就是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了历史舞台。如何正确的评价革命与改良,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对于革命与改良的得失,必须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都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的近代化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逐步探索中的选择。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了历史舞台主角,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革命 改革 旧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 中国共产党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几近亡国。近代史是用血与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也是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近代中国民族工
业的兴起自主练习人民版必修2
我夯基我达标
1.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开始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思路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
答案:C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出现是在()
A.19世纪40年代前后
B.19世纪50年代前后
C.19世纪60年代前后
D.19世纪70年代前后
思路解析: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到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答案:D
3.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民族工业广泛兴起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思路解析: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60年代,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而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以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为标志。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
4.下列民族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早期的主要有()
①发昌机器厂②继昌隆缫丝厂③贻来牟机器磨坊④大生纱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代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 让我们先来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历史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剧.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外御列强,内建强国。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历史的必然结果.
再来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它不允许当时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的执政而国民党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近代中国各阶级各种救国措施和方案,极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后市的影响。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学2011级
宋超
学号 201101170719
近代中国各阶级各种救国措施和方案,极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后市的影响。
中国历史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里,不论是先进知识分子还是人民群众,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一起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在近代史中,人们想出了各种救国方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这些方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在这里我则要一一研究这些救国方案,并进行比较。
近代中国各阶级各种救国措施和方案,极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后市的影响。
1. 阶级
2. 救国方案
3.比较
近代中国各阶级各种救国措施和方案,极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后市的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国家领土、主权、司法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不再独立自主,中国门户被打开了。外国侵略者依靠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开始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农副产品,使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清政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制被打破。从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张金超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读完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感触比较深。这本书也是以时间顺序来介绍中国近代的历史状况,但是它却和很多著作中框架有显著的不同。总的来说,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在以前读过的历史著作中所很少涉及的一些人物和史实,我觉得这样会让我们更客观的去认识历史,引发我们自己的历史判断。
一、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
我认为用新陈代谢来描述中国近代社会的进程既贴切有形象可感,马上就可以让读者头 脑中有了一个系统的框架,中国近代社会是是一个新旧交叉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生物学中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也就是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作者之所以用新陈代谢来描述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因为,近代社会的过程和生物学里新陈代谢的过程是非常相像的,无论是从横向的过程来看,还是从纵向的过程来看,近代社会的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包括了同化和异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