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与辩证思维方法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1.原因与结果:
⑴涵义: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一定现象而引起的现象。
⑵关系:a.在一定的关系上,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b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c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相对于不同的关系而言,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因果。d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
⑶启迪:a在认识上,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b在实践上,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总结实际经验做好工作,少犯错误。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科学的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2.必然性和偶然性:
⑴涵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引起的。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⑵关系:二者的区别:趋势不同,原因不同,作用不同。二者的相互统一 :a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B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名词解释
(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克斯创立,为他们后继者发展的,法对
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成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
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称为唯心主义。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
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否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富哦人事物
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
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们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
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克斯创立,为他们后继者发展的,法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成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
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称为唯心主义。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否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富哦人事物
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
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们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原;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克斯创立,为他们后继者发展的,法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成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
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称为唯心主义。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否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富哦人事物
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
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们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
马克思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目录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最高问题: 3.思想路线: 4.认识路线: 5.哲学的党性: 6.一元论: 7.二元论: 8.多元论: 9.信仰主义: 10.目的论: 11.本体论: 12.本原: 13.派生: 14.唯物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16.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17.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18.朴素唯物主义: 19.素朴唯物主义: 20.自发唯物主义: 21.素朴实在论:
22.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23自然历史的唯物主义: 2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机械唯物主义: 26.旧唯物主义: 27.庸俗唯物主义: 28.直观唯物主义:
29.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30.实践唯物主义: 31.辩证唯物主义: 32.现代唯物主义:
33.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 34.新唯物主义: 35.战斗唯物主义:
马克思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目录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最高问题: 3.思想路线: 4.认识路线: 5.哲学的党性: 6.一元论: 7.二元论: 8.多元论: 9.信仰主义: 10.目的论: 11.本体论: 12.本原: 13.派生: 14.唯物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16.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17.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18.朴素唯物主义: 19.素朴唯物主义: 20.自发唯物主义: 21.素朴实在论:
22.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23自然历史的唯物主义: 2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机械唯物主义: 26.旧唯物主义: 27.庸俗唯物主义: 28.直观唯物主义:
29.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30.实践唯物主义: 31.辩证唯物主义: 32.现代唯物主义:
33.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 34.新唯物主义: 35.战斗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篇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