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事业概论pdf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pdf”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西方新闻事业概论pdf”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西方新闻事业概论pdf”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十二章新新闻主义
第十二章 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一节 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定义:
是一种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的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 背景:
20年代客观主义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闻从业人员对客观主义理论产生普遍怀疑;公关业兴起;解释性报道在新闻媒介中地位的确认,动摇了客观主义的根基。
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过程:
产生:
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叛时代”,新闻报道传统的客观性手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变化,因此,社会对新闻业的新需求激起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应,一种借用注重细节、心理描写的方式,深入现场采访并在新闻作品中加入人物主观感受和感情生活的写作风潮应运而生。 发展:
1、新新闻主义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狂飙,并以此为发端,致使纪实文学浪潮席卷文坛。
2、代表人物有: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汤姆.沃尔夫等。其代表作发表在刊物《纽约》、《村声》、《滚石》、《老爷》等杂志。 衰落:
20世纪70年代初,新新闻主义逐渐隐退,传统的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十二章新新闻主义
第十二章 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一节 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定义:
是一种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的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 背景:
20年代客观主义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闻从业人员对客观主义理论产生普遍怀疑;公关业兴起;解释性报道在新闻媒介中地位的确认,动摇了客观主义的根基。
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过程:
产生:
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叛时代”,新闻报道传统的客观性手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变化,因此,社会对新闻业的新需求激起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应,一种借用注重细节、心理描写的方式,深入现场采访并在新闻作品中加入人物主观感受和感情生活的写作风潮应运而生。 发展:
1、新新闻主义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狂飙,并以此为发端,致使纪实文学浪潮席卷文坛。
2、代表人物有: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汤姆.沃尔夫等。其代表作发表在刊物《纽约》、《村声》、《滚石》、《老爷》等杂志。 衰落:
20世纪70年代初,新新闻主义逐渐隐退,传统的
新闻事业管理试题
全国2009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事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66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印刷技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公元7世纪),我国就发明了 ( )
A.泥活字印刷技术 B.木活字印刷技术 C.雕版印刷技术 D.铜版印刷技术 2.广告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传播信息 B.推销商品 C.树立形象 D.扶助公益
3.新闻媒介上刊播的作品,其著作权的享有者是( ) A.新闻媒介 B.媒介法人代表 C.媒介编辑部门 D.作者
4.办报收入的计算方法是报纸发行总收入加上( ) A.报社广告收入 B.报社印刷厂收入
C.报社“三产”收入 D.报社多种经营收入
5.与其他公共关系工作一样,媒介推广工作也以树立形象为中心,这里的形象指( ) A.媒介自身形象 B.委托单位形象 C.社会公众形象 D.社区公众形象
6.更生型报社的维生能力系数( ) A.≥1.0 B.>1.5 C.≥2.0 D.>2.0
7.对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讲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最早产生的五个相互依托的原因。 3.现代报刊从欧洲发展到全球的三个历史环节。 4.西方报刊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5.网络传播将对人类的信息交流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讲 欧洲新闻传播史
1.欧洲国家的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四个地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 2.现在欧洲新闻传播业的总体特点。
3. 英国广播电视公营,以及后来公营、民营并行的体制对欧洲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4.《论出版自由》和《论自由》的出版背景和主要观点。 5.英国新闻自由得以确立的历史进程。
6.英国第二代、第三代大众化报纸的形成,以及它们各自的风格特征。 7.《泰晤士报》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对世界报业发展的影响。
8.英法两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模式,以及形成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历史原因。 8.决定法国现在新闻传播业格局的1944年“9.30”法令。 10.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新闻传播业实行法西斯化的过程。 11. 德国新闻传播业分散化的历史原因。
12.意大利现代新闻传播业发展在发达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原因。 13. 意大利二战后从政党传媒时期转入完全商业化传媒时期的过程。 14.俄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绪论
第一节 外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史、新闻传播史、新闻事业史、大众传播事业史 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机构及其活动,总称为新闻传播事业 二、世界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 ? 世界新闻事业史,包括外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 ? 整体与部分观念 中西对照 古今对照
第二节 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意义
? 1、历史的重要性 ? 2、比较的重要性
三、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史的基本方法 ? 1、史论结合 ? 2、一般与重点结合 ? 3、历史与现状结合
第一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主要内容:古代的新闻传播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 定期报刊及日报的产生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经历的阶段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报刊(手抄小报、新闻书 、定期报刊及日报)的名称、年代及地点 难点:近代报业诞生的过程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计划课时:2课时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 1、口头传播
无语言传播时代(呼唤、手势、体态)——口头语言(民谣、说唱) 有其局限性 用标记、声光、图式等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2、手写新闻传播
当某个图形或记号与一定语言建立固定联系时,便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出现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空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亲们,这是我综合郭鼎、王娜同学的《外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打出来的笔记内容,其中,红色标记的内容为老师所划重点。或有疏漏,请自行补充完善!
在此,感谢郭鼎、王娜同学提供课堂笔记! 真心希望同学们可借此笔记好好复习!考试顺利!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引论
△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 △相关新闻传播思潮
一、西方新闻事业发展脉络
(一)、西方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发展脉络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脉络
(一)、西方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发展脉络 1、时间、内容、起源地 (1)、17C初——19C末 (2)、报业 (3)、欧洲、北美 (英、美、法、德) 2、近代报业构成 (1)、主体:资产阶级报刊 (2)、其它报刊:A、初期:封建阶级报刊 (不是同时存在的)
B、后期:无产阶级报刊
1
●思考:资产阶级报刊对资产阶级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A、总体上:沟通信息,影响舆论的工具 B、经济上:谋取利润,为商品经济发展服务
C、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史的基本矛盾
●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 4、各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1)、资产阶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 图文
章节 绪论 课时 3 教 学 目 的 本章主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突出方法为课堂讲授。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难点是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学习方法。突破方法为结合历史实例讲解。 相关 内容 素材 主要参考的素材是关于中国新闻史的概述性著作。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新闻事业史的定义、范围 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它属于文化史的范畴,是总的通史的组成部分。新闻事业史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卫星通讯、新闻教育、新闻法学等发展变化的历史。 (二)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的意义 1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新闻事业是人创造的,但人的主观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支配主观的客观条件,是有变化的,这一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了解它的规律,可以指导当前的新闻工作,更好地认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中的问题。2可以总结和借鉴前辈的办报经验和教训。我们有外人在华的办报经验,有留学生、华侨在国外的办报经验,有白区、苏区、游击区的办报经验,还有利用不同性质的报刊采取各种方式宣传的经验和教训。 3继承发扬历史上一些报人的好作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外国新闻事业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把它张贴在公共场所(一说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灰膏的特制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或者“罗马公报”。
【新闻信】在《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手写新闻信,它既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实体,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的时间最久的手写新闻传递方式。
【新闻书】发源于尼德兰、德国等西欧地区一种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通常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被称为新闻书。
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手抄小报】是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灾祸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新闻报纸。又称格塞塔。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报刊使用纸张税,刊登广告的广告税,三者结合称为知识税。以1861年纸张税的取消宣告甩掉15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5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在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民国初年一些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经历和新闻思想,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专业素质。 重点和难点:
1、 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 2、 袁世凯当政后对新闻而事业的控制和摧残。 3、 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思想和优秀品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一、临时政府成立后新闻事业大发展
武昌起义半年后统计,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 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新创办的报纸多数集中在京、津、 沪、广州、武汉等地。
通讯社在1912年至1918年间,有了较大发展,新创立的通讯社不下二十家,其中以 邵飘萍主办的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影响最大。 二、北洋军阀对报纸出版的摧残
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了宋教仁,又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在这种封建淫威下, 国民党系统的报纸迅速地垮了下来。1915年秋后,袁世凯又因帝制问题封了一批改良派 的报纸。这时北京报纸所剩无几。
袁世凯垮台后,相继执政的各派军阀宣布袁世凯关于报纸法令一律有效,并实行新闻 邮电检查,颁布了《报纸法》。从此
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安莎社: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ANSA
该社是意大利50家报社合作组成的公司,但又具有半官性,总社在罗马,其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都重大事件不发表评论,对外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
2、富格尔通讯社:富格尔商业通讯是16世纪手抄小报流行期间,德国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辑手抄的商业通讯,用于商业新闻的传递。福格尔通讯社沟通了业务信息,扩大了该报的影响,一度成为当时较为著名的手抄小报。
3、<每日电讯报>:1855年6月29日创办,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的发展,他果断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去未向,注意社会新闻病努力采写独家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直至19世纪末,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
4、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等。手抄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分一个铜币。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成为威尼斯小报。
5、泰晤士报:1785年元旦创刊,从19实际起至今一直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政治上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