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预测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预测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摘要:自然灾害预测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并且是被世界公认
为难以攻克。每当自然灾害到来时人类便是悲哀与无奈,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同时也成为人们的精神负担,自然现象的随机性更让人们无法接受。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的先进技术自然而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经过大量的理论准备与同步实践后,使得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方面成为可能。本论文主要讲解了遥感技术、综合空间信息平台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自然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然灾害预测 信息技术 可能性
Abstract:Natural hazard prediction is the world struggles to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is recognized as difficult to conquer by the world. When natural disasters arrives with human is sad helpless,it is not only causing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los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etc。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etc。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
《自然灾害》导学案答案
自然灾害课后练习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的关联性,以及应对地质灾害主要措施。
【解题技巧】第⑴题,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12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地势陡而复杂成为该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第⑵题,断层发育、复杂地形、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的发生;因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⑶题,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减灾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立法监督与管理;做好防范,减轻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损失;建设护坡、排水等工程;严禁对当地地质地貌、生态造成破坏的工程建设等。
【答案】 ⑴断层、坡度 ⑵ 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⑶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导学案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一
课时 )
★学习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
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课时安排:3课时
一、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_________。
1、概念:是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__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_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3、形成条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②有下热下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 _________:无风、少云和干暖;
_________: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_________: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_________、
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最早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提出。 本文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出了能够进一步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在对教师思考教学起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网络的建立,进而使其知识结构的密集度得到进一步地增大。 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一复习阶段学生在对其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帮其高度概括知识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化地复习,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进而加深印象,使其长期牢记。 当学生处于备考阶段时,思维导图的使用则能帮助其有效地进行知识整体结构的整理,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进而在考试过程中充满信心。 应用思维导图能大幅度地简化知识的长期记忆到短期记忆的提取过程,让复习变得更为快捷。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会希望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提取,其通常会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准确地概括新学的知识。
自然灾害 地理学 考试小抄
自然灾害
1.全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气象灾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空间灾害
2.自然灾害定义:自然事件或自然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的事件
3.地震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体波:横波、纵波;面波:
5.震级(定义:用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表示地震大小)与裂度的关系: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一个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而裂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裂度大小不一样。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裂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裂度就低。
6.地震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地球岩石圈内各板块之间发生俯冲、碰撞、剪切等多种作用,正是板块之间的这些相互运动的作用造成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所以大多数的地震都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区。
7.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措施:“3+1体系”: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科技创新 8.海啸形成原因:地震活动、海底山崩、宇宙因素 9.海啸按成因分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 10海啸按 分类:近海海啸、远洋海啸
11海啸产生的3个条件:深海、大地震、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12海啸定义:是由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
自然灾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
2017届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练习
2017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模拟精选题
1.(2016·银川二中、九中、育才中学第一次大联考)读“我国某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下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中R地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最大的原因,并为该地区水稻冻害提出预防措施。
2.(2016·广东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1月综合模拟)下图为海南岛丝瓜寒害危险性分布示意图。
指出海南岛丝瓜寒害危险性的空间总体分布特点及原因。
3.(2016·河北保定一模)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2015·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 / 4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5.(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一雨即涝”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现象。在我国一些大都市,城市绿化
高中地理第3章自然灾害与环境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2.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
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分析,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阅读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通过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