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总结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案全文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 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
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
1、整体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2、结构性: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
第二节 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
一、区域科学
(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3.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5.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 区域空间管制是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密切联系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建立互信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7.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海口市区域分析与规划
海口市区域分析
摘要:区域是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的载体。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其意义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上,对海口进行有效合理的区域分析,这对为海口社会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已有发展优势、挖掘潜在发展优势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口市 区域分析 国际旅游岛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气候宜人的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十一五”时期,海口市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一方面,在新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海口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划分
① 依据区域的概念划分
均质区域;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 ② 依据区域的特性划分 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3、 区域分的主要内容【选择题,知识点杂乱需要细看】
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条件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② 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复合系统,评价也是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这三方面入手,经济发展状况是核心)
③ 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策略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第二章
一、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自然资源进行多种分类。P18
1、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3、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指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2.区域分析(regional analysis):是指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资源承载力(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是指一个区域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物质生活水平下,某资源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
4.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
5.绿色GDP(Green 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
6.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一种衡量人类发展的指标体系,从1990年开始,每年发布一个《人类发展报告》,对全球主要国家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简答题
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要点: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 2.区域经济分析; 3.区域发展分析。
论述题
总结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要点: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2)
第一章
1. 区域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 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3. 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4. 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3)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4)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5. 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和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亲,本题请自由发挥!
6. 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7.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
区域分析与规划练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林业生产基地一般指和
2、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制定、、
3、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
4、关系模型设计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是、。
5、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是。
6、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有、、和动态显示。
7、城市间相互作用新途径:和。
8、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竞争必由之路:和。
9、地理信息系统与相结合,构成三S集成系统。
10、GIS中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繁多,主要有、 几种类型。
11、数据内插通常采用和两种方式。
二、名词解释
1、农业生产集中区规划布局
2、交通运输规划内容
3、区域规划
4、四库合一
5、数据压缩
6、基础设施
7、数据库
8、概括
9、适定性分析
10、城镇体系
11、区域发展战略
三、简答题
1、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的重要意义。
2、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上次最常用的方法具体表现为
3、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分为哪几种类型
4、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区域规则的内容是什么
6、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的准则
7、在建立或分析缓冲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GIS的空间查询的几种方法。
9、具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0、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
11、影响农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稿)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
一、 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 县域城镇体系的历史基础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福鼎市依山傍海,山明景秀,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具体县域城镇体系发展,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 建制变更的不稳定发展阶段
福鼎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设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
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民国元年(1912年),福鼎属东路观察使;民国3年,改东路观察使置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直属省辖。民国23年,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福安);次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第一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第八行政督察区复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福鼎均属其管辖。 2、 稳定发展阶段
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温州地区。同年10月,福鼎改属福建省福安专区。1970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地理位置
2、劳动地域分工 3、区域优势 4、聚集与扩散 5、区域主导产业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区域基本属性包括( )、( )、( )等 2、区域规划的特点包括:( ) 3、区域分析内容包括( )、( )和( ) 4、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 )、( )和( ) 5、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 )、( )和( ) 三、选择题
1、区域分析方法包括( )
A、区域比较法B、地理考察法C、经济学分析法D、数学模拟法 2、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 )
A、绝对性B、空间性C、综合性D、实效性
3、ABC分别代表一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值。一个发达地区产值比值由大到小的排序应当是( ) A、BAC B、CBA C、BCA D、ABC
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 )
A、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B、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 C、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D、确保最佳经济效益 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包括( )
A、系统分析法 B、因子筛选法 C、优化模型法 D、投入产出法 6、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取决于( )等因素。
A、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