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科学

“教科版五上科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科版五上科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科版五上科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案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

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案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

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五上科学复习1(DOC)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重难点梳理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

四上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科学课

教 学 计 划

罗二小 2015.9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今年刚刚接的这一个学年段的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的接触与了解。发现这一段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之后,他们的科学知识也就是科学概念掌握的比较好。在科学知识这一块学生的基础是不错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很高,对实验的期望也比较大。孩子们都希望科学是有趣的、好玩的、可以学到知识的。可见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几乎停留在科学知识与对科学的期望中。在过去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做的实验不是很多。对于如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如何根据实验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实验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对于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学生混淆不清。往往把实验结论直接作为实验现象。对于小组合作能力、交流汇报能力、倾听与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等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不断提高。

科学精神、科学素养需要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的、逐步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 四个单元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词汇:生命体 (二)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科

教科版科学三上2.3《蜗牛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

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 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 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复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

一、填空

1、天气( 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 云量 )、(降水量 )、( 气温 )、(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5、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6、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

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 )

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9、风向是指风( 吹来 )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 从北吹向南 ),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 西北风 )。

10、风向可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部分构成,有三个实验:触摸金属勺子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酒精灯烧金属条,火柴滴落的现象;观察酒精灯烧金属片,蜡融化的现象。

从结构上讲,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的研究话题;本课得出的结论又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讲,本课通过“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并且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通过直接接触,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或者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些内容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

可见,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1、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

2018秋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二年级 科学 科 第 一 学期学生成绩记载表2018年秋 座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姓名 平1 时成绩 期中平时成绩 期末总备2 3 4 5 成绩 6 7 8 9 10 成绩 评 注 第

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学计划教科版科学教学计划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