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利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5.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学习首先从岩石圈开始。从标题看,本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二是地表形态的变化。本节教材从增强感性认识的角度,将图文对照与野外观察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重点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点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岩石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岩石圈的结构,教材首先叙述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详细说明了岩石圈的结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
hao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hao
【讲评经典题】
【例1】在下列四种物质组成中,排序合理的一组是
)
(
A.地壳→化学→素→岩石→矿物 B.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C.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D.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讲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解答:B
【例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四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 ⑦________、⑧________。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只填序号)
hao
讲评:第(1)题必须搞清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换关系。如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换而来,岩浆岩和沉积岩两者,前者可转变为后者,而后者绝不能转换为前者,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要善于从题目中总结规律,只有通向岩浆的线段是一个箭头进一个箭头出,出的箭头指向一定是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都是一个箭头进,两个箭头出,变
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精品导学案2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2.1岩石圈与地表
形态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是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及其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主学习】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
横波:只能通过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能通过
2、圈层结构:、、
2、物质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一)岩石圈的组成
1、结构组成: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
部分
按成因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__________而成。
[
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____________而成。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下,
被,并经作用形成。
沉积岩典型特征是:
①具有层理构造;②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
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成
岩浆
岩浆岩
冷
凝重熔沉积岩
重熔变质岩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熔重
用
变
质
作
风
化
侵
蚀
搬
运
堆积
固
结
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地球内部的 上升冷却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 图文
修远中学高一实验班地理导学案 编写:王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分布 具体圈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2、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 。
3、地壳的特点是: 4、地幔的特点是: 5、地核的特点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核 下地幔 内部圈层 地幔 上地幔下部
上地幔上部地球圈层 地壳 大气圈
岩石圈
外部圈层
水圈
地 理 环 境
生物圈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2.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及其主要特 点, 3. 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速度(千米/秒) 结合《自 33 地 莫霍界面 主探究》 壳 P33阅读材 古登堡 料 地 界面 2900 幔地 核地球物理学家依据 对地震波传播速度 的研究,来划分地球内部 的圈层。地震波可以分为横波 和纵波 ,其中 纵波 可以在固态、 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较快, 横波 只能在 固态物质中传播,且速度比较慢。
思维拓展 1、当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首先感到上下 颠簸,后感到左右晃动,请联系所学知识说 明原因。
2、当地震发生时,正在湖中船上捕鱼的渔 民,只感到上下颠簸,没有感到左右晃动, 请说明原因。
2、地球内部各圈层特征厚度(KM)
圈层名称
分界面
特
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平均17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约2800 古登堡界面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④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⑤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②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②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①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③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学情分析】:
本节为自然地理中难度较为适中的内容,可
2016高考总复习 二轮专题系列专题五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专题五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北纬 26°、东经 124°附近海域),它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是澎湖列岛的一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据此完成第1~2题。 1钓鱼岛的成因是( )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D.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
2钓鱼岛附近海洋资源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B.位于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资源丰富 C.岛上及其附近海域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D.岛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因而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钓鱼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第2题,钓鱼岛由于面积较小,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但水资源不丰富;钓鱼岛不属于热带地区;岛上各种矿产资源不丰富;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1.B 2.D
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及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域( )
A.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 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万年以前 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 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 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 速度是每年18.5毫米)。另外,据考证,现在台湾 是什么力量促使 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这两个例子 地表形态在不断 变化? 都说明了什么?
说明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 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类 型内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内外力关系
在空间是相 来自地球 互联系,在 内部热能 时间上同时 进行。在一 定的时间和 外 来自地球外 风化、侵 把高山削低 地点,往往 力 部太阳辐射 蚀、搬运 把盆地填平 是某一作用 作 能以及地球 、沉积等 使地表趋于 占优势,起 用 平坦 重力能 作用 主导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等
形成高山或 盆地,使地 表变得高低 不平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知识窗
板块构造学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
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高中学生预习使用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州和大洋
一 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 71%,陆地的面积仅占 29% 二 七大洲 1 基本名词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大洲:大陆和他附近的岛屿
名称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 面积:由大到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海拔:由高到低 南极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4 分布(了解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轮廓形状) 经度跨度最大的大洲是 南极洲
三 四大洋
1 基本名词:
洋: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
四大洋名称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分类:内海 边缘海 陆间海
海峡:联通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
2 分界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江苏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 主要特点。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3.影响地表 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点要求】 1.认识地震波及其对地球内部 圈层划分的意义。2.了解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 特点。3.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 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4.了解三大类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A为横波,B为纵波) (2)圈层划分圈层 结构 C 平均 厚度 17 km 地壳 (1)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连续圈层 (2)大陆部分较① 厚 ,大洋部分较② 薄 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 F 软流 层,是③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名称 典型特征
D E
2 800 km 地幔
3 400 km 地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贴士 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2.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F)以上的地幔部分与④ 地壳 , 主要由岩石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花岗岩岩浆 沉积化石
变质
石灰
提醒 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