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分与合的说课稿
“10的分与合的说课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10的分与合的说课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10的分与合的说课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分与合
《4和5分与合》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4和5分与合”。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小朋友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 1-5各数的读写法,知道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的正确表达,能正确判断大小、多少,这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铺垫。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把几个物体分为两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使他们体会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学习加减法孕伏铺路。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2-5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通过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发展研究意识,提高有序思维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的情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 5以内数的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能有顺序地说出 5以内数的组成。 下面为了讲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孩子们能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
10以内数的分与合练习指导 2
练习卷使用说明:
10以内的分与合是我们上半学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整个小学阶段数学计算的起点。我们教材内的加减法计算题,就是从数的分与合引入的,所以也是用分与合来进行计算的。掌握了10以内的分与合,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对今后学习20以内,100以内,甚至多位数的加减法及乘除法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请各位家长能重视对孩子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训练。以下四项训练中,第一、二项属于基础训练;三、四项属于拓展训练。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掌握第一、二项后,再进行后两项的训练。
训练一:
1. 请孩子用合成的方法熟读练习卷(0和2合成2,1和1合成2,......),按顺序
背出各数的合成。
2. 家长和孩子两人对口令: A:2和5合成几? B:2和5合成7。 上述训练针对题型举例: 填空:
5 3 想:5和3合成8,所以方框中填8。
训练二:
1. 请孩子用分成的方法熟读练习卷 (2可以分成0和2, 2可以分成1和1,......),
按顺序背出各数的合成。 2. 家长和孩子两人对口令: A:8可以分成6和几? B:8可以分成6和2。 上述训练针对题型举例: 填空:
2
分与合的教学设计
“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学习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学习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有主题图引入,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老奶奶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问题1:把4朵葵花放到2个框里,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放法?
1、学生同桌合作操作:用学具摆一摆,把小棒当成葵花。看看会有几种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指名展示汇报。相机板书4的分成(三种情况)。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 ,1和3组成4 ,再自由读,同桌合作读。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
问题2:把5颗玉米放到2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放法?
1、学生同桌合作操作:用学具摆一摆,把小棒当成葵花。看看会有几种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10的分与合》同步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同步练习
10的分与
一、照样子分一分,填一填。
○○○○○○○○○ ○ ○○○○○○○○ ○○
10 10 10 10
○○○○○○○ ○○○ 10 10 10
□ □□ □
○○○○○ ○○○○○
□ □
二、再画几个就是10?画一画。
三、照样子填数。
□
□□
□ ○○○○○○ ○○○○ 10 □ □□ □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10 10
8 3 7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10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学时。属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是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为必修二中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量丰富、用途广泛、性质独特而在元素化合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显著地位。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形成并能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B、掌握Al2O3和Al(OH)3的化学性质,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掌握Al(OH)3的制法
D、了解明矾净水的原理
②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通过比较归纳、讨论概括、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
说课稿与试讲的区别
说课和试讲的区别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是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也就是说,“说课”是对评委说说你对一堂课的设计思路,理论性强点,包括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等等。“试讲”就是把评委当成是学生,讲一堂课或者一个片段课。 一、内涵不同
说课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试讲,是在有限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和各教学技能与组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目的不同
说课的目的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试讲的目的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学目标是最终目的。 三、讲授对象不同
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试讲的对象是学生,通过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合作。
四、方法不同
说课是以教师自己的
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1说课稿
说课题目 _集合的基本运算_(一)
姓名 官水灵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第__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 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对已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集合的综合运用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②能利用数轴、韦恩图来解决交集、并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等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学习过程中 ,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
最新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岷县禾驮乡山沟小学:龚强彦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百分数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读法和写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
《百分数的应用(三)》说课稿
《百分数的应用(三)》说课稿
鹰潭市第一小学:毛志丽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 :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堂好的数学课,最终目标是学习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培养,而应用于生活则是这个目标的价值所在。为此,在本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分一分教学设计、说课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分一分”(一)是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开始。因此,课堂上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
故事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肯定喜欢,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大屏幕。(出示熊大、熊二)他俩到森林里寻找食物,看找到什么了呢?(出示4个苹果)熊大想吃三个,熊二都想吃掉,他俩的分法公平吗?谁愿意帮他俩分一分?
学生分苹果,每人吃2个,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分2个梨,再次感知平均分 3.分一个西瓜,理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