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梳理
“高中语文课文梳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语文课文梳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文梳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阳光家教网 www.ygjj.com西安家教 青岛家教 郑州家教 苏州家教 天津家教 中国最大找家教、做家教平台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1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教师考试的面试在语文学科考的是二部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讲课《师说》,
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
2,朗读一、二自然段
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
4,分析写作意图。
二、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条理严谨的结构特点。
三、朗读《登高》,解释第三联的八层含义。
四、朗读《窦娥冤》选段,分析人物形象。
五、朗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选段,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六、《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分析语言严谨简练。
七、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解解重点。
八、《春江花月夜》
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
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1 / 4
3,合理的板书
九、《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见宝玉选段,体会人物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朗读这一片段。
十、从《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十一、根据《声声慢》分析思想感情。
十二、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
十三、分析《蜀道难》难在哪,
十四、根据《琵琶行》分析“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十五、《过秦论》的语言特色分析。
十六、分析《氓》的起兴手法。
十七、设计活动指导背诵《劝学》最后一段,解释论证思路。
十八、分析《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
论高中语文“积累”和“梳理”
论高中语文“积累”和“梳理”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因为其特殊性,积累和梳理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积累和梳理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知识;积累;梳理 高中语文的知识零碎而且繁琐,要想养成深厚的语文功底离不开学生日常的积累,并定期对知识做一个梳理。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新课改明确要求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并且在积累的过程要注重梳理。然后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要素的融会贯通来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的积累和梳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积累方法 1.通过诵读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是最基础的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熟读成诵是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学
离不开读。读书是很有效积累方法,在朗读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量古今中外名篇佳句的时候,能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和名言名句的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实地观察发现
高中语文课堂“掌控”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的“掌控”
摘要:课堂教学不单是把握和控制,老师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以适应课堂教学需求,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努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张弛有度;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树立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培养学生言出必行的品性。
关键词:课堂掌控 实效教学 高中语文
历年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颇有感触,我认为在赞成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一定不可忽视教学的最终归宿——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和目的性的核心所在。然而怎样才能有效的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非常重要。教师只有掌握了课堂、掌控了课堂,才能行之有效地实施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掌控”,一般多理解为对局势或事件的把握和控制,比如:对比赛、股票、事态的掌控等。“掌控”一词若用在教学上,尤其是课堂教学上,是需要重新定义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把握和控制,老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以适应课堂教学需求,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努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张弛有度;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树立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考资源网(http://www.77cn.com.cn),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08届高三语文备考资料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
材探究
紧扣高中语文课本 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大全(1—6册全)
高考资源网(13693da6f524ccbff1218474),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1—6册全)
第一册
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通“执”,掌管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稿
篇一: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稿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使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