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谁的主张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谁的主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谁的主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谁的主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无为而治
篇一: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我国地方治理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cn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我国地方治理的启示
作者:苏茹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1期
摘 要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春秋末期,其内容包括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等含义。当今社会矛盾激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群体性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弊端。时代特点的相似性预示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会对当今社会的治理带来启发,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示,治理模式的改革实现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和谐统一,践行群众路线,规制权力运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治理模式 无为而治
作者简介:苏茹,贵州大学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城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204-02
现在,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时又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本文想借助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地方治理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
通观《道德经》一书,我们可以发现老子关于“无为而治”思想的大
无为而治的实质
篇一:2015年高考语文 阅读类题目的实质(二)
高考语文阅读类题目的实质㈡
现代文阅读是集中体现高考阅读类题目实质的题目。
各地高考试题对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称呼略有差异。
俗称“小阅读”的文本,大多为必考题目,一般被称为论述类文本。“小阅读”题目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目。 俗称“大阅读”的文本,有选考题目和非选考题目两类。选考题目的文本一般在实用类文章(传记为主)和文学类作品(小说为主)中选择;非选考题目的文本一般为文学类作品(散文为主)。“大阅读”题目的形式主要是简答题目。
谈阅读类题目的实质,我们更看重题目形式。
正因为“小阅读”文本的考查大多采用选择类题目,所以,“小阅读”名为阅读,实非一般意义的“阅读”。文本并不是阅读的目的,只是设置题目的依托;选择题目和文本之间很少有深层联系。造成选项不符合文意的手法只有两种:“颠倒黑白”或“无中生有”。
[例1·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本阅读:2—3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大致步骤: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
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摘要
无为而治是代价的基本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首先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又译顺其自然;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有《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后泛指以德化民。 正文
无为而治其实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提出来的,儒家的无为而治重在任用贤能,而我更看重道家的无为而治,重在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和儒家思想大相径庭。无为而治着重阐述的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成了无为而治在历史上的第一应用。舜就是充分运用无为而治的一个历史典范,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
浅析庄子的无为而治论
浅析庄子的无为而治论
摘要:庄子,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无为。主张君主要顺物而动,随天而行,无为而治,万物才会升腾。这一种“无为而治”属唯心主义范畴,在庄周所处的那个时代,面对丑恶和污浊的社会现象,愤恨当世,找寻不到摆脱现实的道路,只好凭命由天了。但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21世纪,一个彰显个性、民主、自由的年代,很明显,“无为而治”已顺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但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在当今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笔者尝试着已辩证的角度来浅析庄子的无为而治论。 一、“无为而治”的含义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最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汉书·艺文志》说:道家的无为政治主张是“君人南面之术”,道出了无为政治的基本精神。 二、“无为而治”在古代的发展
无为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与“无为”是相通的,“空”与“无”的内涵是一样的;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以道德伦理为核心思想,提倡以德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舜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以德行天下本身就反映了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就“无为”而言,我认为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领略“无为”的思想魅力。 第一个阶段:有为而妄为阶段 秦始皇是有为之君,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万里长城成为民族象征,文治武功彪炳千秋,但强大的秦王朝仅仅十四年就土崩瓦解了。秦始皇笃信法家思想,以暴政维系其强大的帝国,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到了秦二世的手里就土崩瓦解了。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同时,狂妄和浮躁也在急剧增加,日本的战略学家大前研一曾批判说:“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这话虽然我们不爱听,但也的确有道理。中国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与“无为”是相通的,“空”与“无”的内涵是一样的;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以道德伦理为核心思想,提倡以德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舜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以德行天下本身就反映了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就“无为”而言,我认为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领略“无为”的思想魅力。 第一个阶段:有为而妄为阶段 秦始皇是有为之君,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万里长城成为民族象征,文治武功彪炳千秋,但强大的秦王朝仅仅十四年就土崩瓦解了。秦始皇笃信法家思想,以暴政维系其强大的帝国,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到了秦二世的手里就土崩瓦解了。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同时,狂妄和浮躁也在急剧增加,日本的战略学家大前研一曾批判说:“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这话虽然我们不爱听,但也的确有道理。中国
道是无为却有为_谈无为而治管理的辩证法_郑其绪
1999年8月 第15卷 第3期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heUniversityofPetroleum,China(EditionofSocialScience)Aug.,1999Vol.15 No.3道是无为却有为
谈无为而治管理的辩证法
郑其绪
(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2)
[摘 要] 无为而治思想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越来越引起当今世界管理学
界的重视。问题绝非偶然,无为而治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充满了现代管理意
识。它对于解决当前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益具有巨大的启迪性和
实践性。这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彩和极富魅力的世界。本文不仅就其理论上的重要性进行了论
证,而且就实践上的操作性作了较完整的构思,使之构成了无为而治管理的闭合圈。
[关键词] 无为;辩证;操作
[中图分类号]C93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1999)03-0027-(05)
当人类的管理活动就要进入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新纪元的时候,在管理领域,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无为而治,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管理实践的最高境界。这本来是华夏文明史中的一个政治见解,为何却变为现代管理追寻的目标了呢?理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思考
老子以“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宇宙观看待社会政治,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从而为统治阶级提出了一套极为高明的统治之术,成为其政治学说的总原则。
一、“无为而治”的涵义
《道德经》中曾有这么一段话;“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当时正处于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之时,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对劳动人民专横暴虐和任意剥削,百姓不胜其苦。老子认为,当时统治者的恣意妄为、胡作非为,正是造成人间不平与残暴的根由。所以他极力呼吁为政要“无为”。老子认为,这是治国的根本,同时这也迎合了老百姓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环境的心理。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大智者不敢为也。”“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老子主张“以静治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中学语文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的“无为而
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直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其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良好的班级管理带来的是一个班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笔者从事班级管理已有多年,深深的感受到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由不成熟到成熟。探索了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
一、有为而治科学实施评估机制,强化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并非是无所作为,放任自流。相反,无为而治的前提是有所为,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
1、班训。这是一面旗帜,是奋斗的动力,凝聚每个学生的心。入手一个班级,要科学的酝酿班训,必需征求学生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同学能接受,并时刻激励自己。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2、班规。在校规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班级的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地规范的班规。班规的制定同样要来自学生,并要不断地完善,短小精悍、内容实在,贴在墙上使同学们烂熟于心,并付诸行动。让学生时常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照,反省自己。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班级管理就会方便、迅速公正。
3、科学管理,民主监督。不以规矩
道法自然
大千老师《气道中医》系列讲座(35-37)
大千老师 2009-09-29 20:11:28 阅读1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三十五课 20080729_生气通天论 由小桥流水、弘毅生、道法自然整理
大家好,今天又是周二,由我给大家来讲气道中医,现在讲的是《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今天到了最后一段,这最后一段是关于对药的五味的一个阐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很重要的知识,也是我们开方用药的一个根据,所以上次跟大家说这块我还要重点讲一下,我把这一段打出来了。关于这一段我想这样和大家讲解,希望有一段时间咱们通过互动的方式把原文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具体剖析,那么这一段非常适合我们这样来做,所以今天我整整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五味给大家进一步分析一下,让大家有一个切身体会,同时结合用药,看看用药的原则,帮大家理一下用药中体现的问题。
我把这一段贴出来,大家看看吧。我先念一遍:“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