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悟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 凭借和整合文本材料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

2、这株柳树在作者的眼中是一株( ? )的柳树?师板书:神奇

3、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株柳树长得十分——高大,粗壮,让我

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直接描写柳树的这个段落,(出示投影5自然段)通过你们深情的朗读,让这株高大,粗壮的柳树巍巍然撑立在我们面前。 师:难道这株柳树的神奇就仅仅表现在它的高大与粗壮吗?让我们继续走近这株

柳树,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去感受它的神奇之所在。

二、品悟“撑立”,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体会柳树的顽强。

1、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让老师感到疑惑,这个词语是:板书撑立。知道是什

么意思吗?(出示投影:撑—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6 一株紫丁香

踮起 一株

小院

消除 疲倦困难 挂牵

伸进

香甜

浓绿枝叶

脚尖

花香

老师

浓绿

小院

紫丁香

枝叶唱歌 盛开 眨眼

伸进消除 小花 教案

作伴疲倦 挂牵 花香

又香又甜

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你的窗口, 夜夜/和你作伴。 你看,你看, 满树/盛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 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你听,你听, 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 那是/我们给你唱歌, 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

自读课文第1小节,想一想第一题

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答:这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种的。

第二题

孩子们把紫丁香种在了哪里?答:孩子们把紫丁香种在了小院里。

第三题

孩子们为什么要踮着脚尖走进去?答:因为孩子们不想打扰老师。

踮起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四人小组一起朗读2——5小 节。 2、讨论:孩子们为什么要在老 师窗前栽上一株紫丁香?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 ( ), 夜夜和老师做伴 我 是让沙沙的绿叶, 们 (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评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青海高原一株柳》评课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听了陈凤老师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读为主线,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在执教时,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抓住神奇,精读、细读,步步深入,由物到人,由赞树到赞生命。紧张有序。如一条小船在小河中航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比如在导入后不久,师生交流了青海高原这株柳树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的问题,默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句话概括了柳树的高大形象。把彰显柳树的生命伟力的词语划出来。学生回答让学生再用朗读来感受特点,及时巩固了这株柳树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还比如在教学六、七自然段时,在感受这株柳树所受的各种考验的时候,陈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用读来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并且还让学生自己评议。一位学生在评价同学的朗读时说:“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很厉害,应该有力一些。”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评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青海高原一株柳》评课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听了陈凤老师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读为主线,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在执教时,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抓住神奇,精读、细读,步步深入,由物到人,由赞树到赞生命。紧张有序。如一条小船在小河中航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比如在导入后不久,师生交流了青海高原这株柳树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的问题,默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句话概括了柳树的高大形象。把彰显柳树的生命伟力的词语划出来。学生回答让学生再用朗读来感受特点,及时巩固了这株柳树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还比如在教学六、七自然段时,在感受这株柳树所受的各种考验的时候,陈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用读来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并且还让学生自己评议。一位学生在评价同学的朗读时说:“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很厉害,应该有力一些。”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 翟耀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营小学 翟耀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揭题导入

1、板书:柳 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柳树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现代作家(板书:陈忠实)也写了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起读一读,读时你想强调什么?

你了解青海高原吗?(简介:青海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高原上长年是冻土,那里稀薄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使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

过渡:在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铸造虐杀摧毁

卓绝

抱怨

吟诵

韧劲浓密

二、望而生畏寸草不生

欢天喜地不可思议 名贯古今天翻地覆 目力所及婀娜多姿 天昏地暗 四、平常伫立冒

严酷

五、1这株柳树神奇在它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是一方壮观的独立的风景,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作者之所以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面对残酷的命运不抱怨不畏怯,有一种不断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2、唯一不能去掉,因为从唯一可以看出这是这是我在高原所见到的仅有的一棵柳树。从中我看出,联想出高原的柳树稀少

3、从这句话中,我可以体会到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精神,那就是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该抱怨命运,屈服于环境,而应该顽强不屈。在一线希望之中寻求生机,成就一片绿阴。从这句话中,我还可以感受到这株柳树不屈服与命运,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六、1、我更愿意相信第二个 因为在高原上生根发芽是一种奇迹

2、不可思议的奇迹指:这株柳树竟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因为

它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于与困难做抗争的精神!

3这株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1、开花,开花,热烈而又坦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莫高窟》 姓名: 学科年级: 管丽娟 五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老厂小学 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放飞生命,让“真金”生辉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金子》这篇课文既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哲理性,讲的是彼得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作者通过前后两个故事片段挖金、种花的烘托与对比,既成功塑造了勤劳、坚强的彼得形象,又很好地展示了彼得智慧、坚持不懈的另一面;既将富有哲理、引人启迪的深刻内涵寓于简单平实的语言文字中,又巧妙利用语言文字的本身无穷魅力,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拥有智慧的头脑,必须随机应变,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设计理念:

生本的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生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的机会还给学生,把热烈的掌声给予学生,老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丰富多彩地学。结合本文特点,创设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与文本深入有个性的对话,将语言的训练和学生的感悟、表达融为一体,在与课文主人公一起“寻金”的过程中也走一回挖掘语文阅读“真金”的过程。这里的“真金”也许是学生异样的思维火花,也许是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许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感悟??挖掘“真金”,让真金光彩熠熠、绽放价值! 教学目标:

1、继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优质课教学设计 17《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向阳中心小学 申妮娜

17《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向阳中心小学 申妮娜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和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插图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 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可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也可画图表示)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3、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入情入境自主探究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冯世坤

一、教材解读:本文描写了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元帅,在青年时代参加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起义”右眼负伤后,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去医院求治,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药,忍痛接受72 刀,以自己的钢铁般意志赢得德国军医连连称赞的故事。

文章依循“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线索,采用正写侧出的方法.形成对比,紧紧扣住题目,多角度地展现了刘伯承刚毅果敢的“军神”形象。“求治”一节,借德国军医之口——“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说出了刘伯承作为一名军人的镇定自若;“术前”一节,军医对刘伯承坚决不用麻药的伟大意愿的怀疑——“你能承受得了那难以忍受的疼痛吗?”与刘伯承坚定的回答、坚决的行动形成了对比,突显了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决果敢;“术中”一节,军医一反常态的紧张颤抖与刘伯承一声不吭的忍受剧痛形成了医患之间罕见的反差,突出了刘伯承超人的意志和毅力:“术后”一节,军医的担心惊诧、失声惊呼、无比钦佩与刘伯承微笑应答、清数刀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刘伯承具有的超常的、杰出的、神奇地压倒剧痛的超凡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烘托到了极至。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