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了?
“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 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二十一条”
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什么?政策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 屋子再请客”
方国家建交“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国内形势: 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需要巩固政权; 急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形成了新的格局。…… 国际形势: 1 、美苏两极对峙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 2、美国孤立、排斥中国 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 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一边倒”的目的: 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革命成果, 保卫人民政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习学案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建国初期确立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特点、意义?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标志及意义?
4、70年代外交突破的表现、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原因及影响?
5、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外交成就?
6、新时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成就、意义?
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表现?
小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见学案)
1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具体实践?
2、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3、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表现?中共努力推进统一的措施?
4、海峡两岸发展的趋势及阻碍两岸发展的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变成虎了吗
朝鲜战争真的让中国变成虎了吗?至今仍有许多人津津乐道呢!
提交者: 广州人在海南 提交时间:2004-1-17 21:06:15
神话朝鲜战争的人,
往往举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来反驳别人的文章, 他们只是不断地重复抽象的口号, 以此迷惑大家并麻醉自己,
朝鲜战争使中国人民变成虎就是这样的一个口号,
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未赢的战争, 美国人因为怕丢脸而不敢拍朝鲜战争的影片等等。 没有任何事实去支持这些说法, 但至今仍有许多人津津乐道呢
美国到底有没有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 网上早已有人列出片名,
而珍珠港,越战,索马里,被世人公认是美国的奇耻大辱, 反映他们的战争巨片美国人是拍了又拍, 看了又看,
显然美国人不怕揭自己的丑, 我们不是都看到了吗?
朝鲜战争到底是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未赢的战争, 加拿大的历史教科书也早有答案, 不用再去多费笔墨了。
问题是,
好来坞拍不拍朝鲜战争片真这么重要吗?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在乎美国人的感受? 在反美思潮的背后,
是不是还有一个无限崇美的潜意识在作怪? 一个美国将军随便讲的一句话,
就让中国人热血沸腾得意洋洋的不知道北在哪里了, 同样的话,
要是马达加斯加人讲,
中国人的
岳麓版必修一6-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课堂导入
课标要求课程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 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 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 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 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环节
新 中 国 外 交
大国外交 周边外交 发展中国家外交
新中国外交的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50年代)
新 中 国 外 交
60年代至70年代初 20世纪七十年代
改革开以来
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开国建交
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另起炉灶”
三大政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提出? 内容? 发扬? 意义?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提出内容
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1953年底)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全解:12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新中国外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3.
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提出或阐发的是( )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另起炉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朝鲜战争历史
朝鲜战争历史
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有时候是要照顾到参与者的身份的。就好象国际上(尤其是欧洲)普遍将二战的开始时间定为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的日子,中国以前的教科书也是这么写的),后来中国方面为了提升自己为二战所作的贡献,将二战的开端提前到了1937年7月7日,甚至有的传媒将1931年“9.18”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此外,新加坡将二战的开始时间推迟到了1942年。
关于朝鲜战争,以前曾经有很多人将其与抗美援朝混为一谈,以为开始于1950年10月25日;目前又向美国、日本、台湾方面的说法靠拢,提前到了1950年6月25日。
目前,随着韩国左翼与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另一种有关朝鲜战争开端的说法开始在韩国流行起来,这种说法又将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提前了2年。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1950年6月25日之前的“朝鲜战争”。有关这段历史,目前在中国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1、战争爆发的起因:
1.1、土地问题。
有位韩国史学家是这样谈论当年朝鲜内战期间的阶级斗争的: “左右翼的矛盾是从土地开始的,结束也会是因为土地。”
“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期间,为了强化半岛的殖民地化,最先开始的就是经过8年的土地调查,掠夺了农民们
朝鲜战争(教案)1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课 朝鲜战争
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感受中朝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强
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重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思考问题:克拉克在签字时为什么感到“失望和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为什么没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胜利?朝鲜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
(一)朝鲜内战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时,美苏两军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别占领南北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后来,美国违反同盟国关于朝鲜自由独立及成立统一的朝鲜政府的协议,分裂朝鲜,支持李承晚集团于1948年8月在朝鲜南半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同年9月,朝鲜北半部也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学习探究】:从朝鲜内战爆发来看,其主要原因什么?
朝鲜内战当时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二次大战结束时,美国的综合国
朝鲜战争中各国的得失
战争以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度线突袭韩国为开端,随后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将韩国国军及少数援韩美军击退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10月9日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溃败后的朝鲜人民军残部有部分留在韩国境内的智异山等地组织反对联合国军的游击队,一直坚持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被剿灭
。1950年10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金日成在信中指出:“目前战况极端严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同日,斯大林向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中国政府:“你们如欲支援朝鲜,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指挥员统率。”
经过中共中央政治
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金正浩
【作 者】金正浩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马列教研部
提要:朝鲜战争是战后冷战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热战,它对于国际局势,特别是东北亚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朝鲜战争,以便深入探讨它对东北亚政治格局中的历史作用。 一、朝鲜战争
在人类战争史上,朝鲜战争无论从地域范围、参战兵力,还是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战争。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过战后任何一场现代战争。
朝鲜战争,一开始是朝鲜民族内部的国内战争,但后来在美国的干涉下逐渐变成一场国际战争。长期以来,围绕着这场战争的起因和性质问题,参战各方看法不一。尤其是一些历史学家也由于受到冷战体制的影响,不是根据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战争的性质,而是多侧重于辩明那一方首先采取了进攻行动以此分清战争的性质和责任。可以说,这是对历史的极大嘲弄和歪曲。随着时间的消逝和激情的减退,朝鲜战争终将得到公正的评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鲜战争的爆发,有它自己深刻的国内外原因。 从国内看,南北被分裂是其主要原因。朝鲜三面环水,北依大陆,地处日本列岛通往亚洲的“天然桥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1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析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 析
[6115] (2009-02-27)
摘 要: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中国参与了这场战争。本文是基于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美国;苏联;出兵原因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1],既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中国作为与朝鲜半岛接壤的国家,也卷入到了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出动军队全面进攻南韩,实行武力统一朝鲜的战略。[2]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同时宣称台湾法律地位未定。7月和9月,美国先后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以武力占领和统一朝鲜。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接着迅速向北推进。针对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的阴谋,中国政府一再提出严正警告。9月3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国不会坐视美国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