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审美教育的内涵”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审美教育的内涵”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画构图样式与审美内涵
文章编号:0257-5876(2007)09-0163-01视觉 经验
中国画构图样式与审美内涵
刘怡果
从风格样式上看,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
之!字形构图(又称 S!形构图)。所谓 易!者象
也, 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
是周而复始。因此, 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最基
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
的。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 之!字形构图也十分常
见,形式变化多样。有时,这种 之!字形运动仅表现
一种趋势、一种意味,相当微妙。如 一!字形构图便
具有 之!字形变化的意味,可以视作这种构图的一
种特殊形式。此外,三角构图也是中国画构图最基
本的样式之一。与 之!字形构图相比,三角构图宜
表现相对稳定静止的内容。因为三角本身具有刚
性,倒三角构图往往能产生危悬之势。
以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为依据,我们进一步
分析中国画的几种规则型构图样式。所谓规则型构
图,是指画面构成具一定结构规律,并形成普遍性较
强的审美法则的构图样式,可以分为:(1)对称构图。
此类构图具有和谐、稳定、圆满和堂皇感,集中体现
了人们对完美平和的追求之心。(2)上下构图。上
下构图是指构图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多呈横向结构,
较有稳定感。上下构图中有上轻下重或下轻
审美教育漫谈
审美教育漫谈 一、美育的人文内涵 二、美育的功能 三、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一)培育审美心胸 审美心胸,西方美学称为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人对待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不同于科学认识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 (一)培育审美心胸 王羲之:“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审美态度造成审美主体与生活对象的“审美距离”。“审美距离”不是说审美主体与生活对象疏远了,而是使你放弃了从求知和实用的立场去接近生活对象,这样反而使你亲近了生活对象,于是世间一切都变得新鲜、有味道了。 (一)培育审美心胸 《给我三天光明》 “在第一天,我会想看见那些以他们的仁爱、温柔和陪伴使我的生命有价值的人”。她还要看看家里简单的小东西,例如脚下小地毯的色彩,墙上的画。她还有到森林中长时间地漫步,使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世界的美中 。 第二天,她要一早起来,这一整天她要去博物馆,去纽约的自然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去看米开朗基罗和罗丹的雕塑,去看拉斐尔、达??芬奇、伦勃朗、柯罗的油画,去探视这些伟大艺术品表现的人类的心灵。这一天的晚上,她会倒剧院或电影院,去看哈姆雷特迷人的形象,去欣赏演出的色彩、魅力和动作的奇迹。 第三天,她要看一看
教育公平的内涵剖析
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教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公平。
21 00年 1 0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 u M fHu e n v ̄i f u a in om o b iU ie t o y Ed c t o
0c . 01 t2 0
第2 7卷第 l 0期
V0 . 7 No 1 12 .O
教育公平的内涵剖析周翠彬(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武武汉 4 07 ) 300摘要:育公平,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是社会教是它
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习条件权、学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教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微观教育公平;宏观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9 2 1;4 0 1 1 2 .6 G 0—
教育公平的内涵剖析
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教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公平。
21 00年 1 0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 u M fHu e n v ̄i f u a in om o b iU ie t o y Ed c t o
0c . 01 t2 0
第2 7卷第 l 0期
V0 . 7 No 1 12 .O
教育公平的内涵剖析周翠彬(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武武汉 4 07 ) 300摘要:育公平,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是社会教是它
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习条件权、学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教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微观教育公平;宏观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9 2 1;4 0 1 1 2 .6 G 0—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P4
席勒不朽的理论贡献在于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现代性的“理念”,第一次使审美教育与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在逻辑上区别开。席勒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在人类思想史上,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一种“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在席勒以前,往往是把感性需要的满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会给审美教育以独立的本体论地位,它的核心就是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正如劳承万先生所指出的:“只要终极目标是道德的人,而非审美的人,那就不可能超越康德体系”。而席勒美学的核心命题“美是自由的象征”,及在审美实践中提出的“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对于康德美学与古典审美教育形态,都是革命性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逻辑上真正完成了“审美教育”同“智育”、“德育”的“区分”;二是在历史上真正终结了“与伦理教育不分”的古典审美教育模式,开辟了以“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审美教育模式。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承认,从美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席勒对于美育
艺术设计人才审美素质和文化价值内涵培养的探析
艺术设计人才审美素质和文化价值内涵培养的探析
作者:阮媛
来源:《卷宗》2013年第03期
摘要: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着眼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出即能承担社会功能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又能满足精神层面既产品具有精神文化价值的产品,为社会输送艺术设计方面的高技能、高素质、全方位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素质;文化价值内涵;创新素质
就当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来说,审美教育在当代中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所以我们要科学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完善教育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注入文化价值内涵的教育,使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文化价值的创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拓展思维空间。
一、艺术设计创新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审美形式方面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往往注重产品的造型审美功能,如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的形式传达出审美信息,这种信息与消费者本体的审美需要产生共鸣,才会使得消费者决策购买意向。这就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学生一定要了解美的本义和规律,创作出结合社会的美与自然的美的作品,使自身的审美经验以物质的形式显现,传达自己的审美理念,给受众者带
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如何赏析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美
梁园区水池铺乡第二初级中学 张倩玲
内容提要:
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审美教育。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借助古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途径,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如何借助古诗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呢?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想象品味古诗词的绘画美;入境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入情品味古诗词的情感美;赏析古诗词的哲理美。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审美 教育 音乐美 绘画美 意境美 情况美 哲理美
很久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春泥,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绿叶??这些说法各有道理。四川老师苟方成说:“其实语文老师更应该是普罗米修斯,把文学和美的火种拿来点燃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的一生都被文学和美学的火焰照耀着,温暖着??”我认为这种说法特别有道理。确实,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这其中离不开审美教育。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将审美教育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指出“审美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自然
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党性,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组织观念,它包括理想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性、宗旨意识、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等等方面。我们党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坚强的党性。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指出了党内“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个方面问题,强调要“以高举旗臶、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深入研究、把握规律、不断创新,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决定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注重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
论斯宾塞科学教育的完整内涵
论斯宾塞“科学教育”的完整内涵
林梅 学号:112062010022
摘要: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科学教育的倡导者,对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对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没有全面了解,人们普遍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科学教育的功利性价值上,而忽略了其人文价值。本文通过概述斯宾塞“科学教育”的内容,剖析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双重价值,并最后提出斯宾塞科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应用的注意要点: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从而加深对斯宾塞“教育思想”完整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斯宾塞,科学教育,科学,人文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ser,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的价值和科学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一个以科学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对近代社会科学的欣欣向荣发展产生了里程碑式作用。然而,近代人们所认识的斯宾塞科学教育里的科学,是带有明显的工具性质和技术导向的具有功利性价值的科学,而忽略了斯宾塞阐述的科学的另一层内涵:人文性科学。由于这种不全面的认知,自然科学得到急速发展,而文化建设,人文精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发现自身
①的实践行为在逐渐偏离其原有的本真
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党性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党性,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组织观念,它包括理想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性、宗旨意识、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等等方面。我们党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坚强的党性。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指出了党内“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个方面问题,强调要“以高举旗臶、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深入研究、把握规律、不断创新,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决定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注重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