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诊疗规范

“中风中医诊疗规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风中医诊疗规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风中医诊疗规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风中医临床路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1)中经络(无意识昏迷者)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2)中脏腑(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

中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

(二)饮食指导

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方: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4.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三)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

中风脑出血诊疗规范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脑出血)中西医诊疗规范

一、病名

1、中医病名:中风 2、西医病名:脑出血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 2、发病急骤,病前多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诱发。

3、头部CT:多可见出血灶

(二)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四)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五)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诊疗方案?。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证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喎斜,言语不利。眩

中风脑出血诊疗规范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脑出血)中西医诊疗规范

一、病名

1、中医病名:中风 2、西医病名:脑出血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 2、发病急骤,病前多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诱发。

3、头部CT:多可见出血灶

(二)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四)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五)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诊疗方案?。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证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喎斜,言语不利。眩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名:中风

西医病名:脑梗塞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晕,头痛,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④脑CT和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⑤脑CT和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名:中风

西医病名:脑梗塞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晕,头痛,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④脑CT和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⑤脑CT和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

中风诊疗常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诊疗常规

[概述]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行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

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辨证分型]

中经络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塞,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塞, 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塞,手足肿胀,面色淡白, 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塞,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中脏腑

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

中风病诊疗常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病诊疗常规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诊断要点]

一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泰安标准1986》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

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

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二、疾病分期标准

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恢复期 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以后。

三、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

少者1-2次,多者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精)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精)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培训材料

莲塘中心卫生院彭利平 2012年 10月 12日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 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中风病诊疗常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风病诊疗常规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诊断要点]

一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泰安标准1986》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

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

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二、疾病分期标准

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恢复期 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以后。

三、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

少者1-2次,多者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