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小学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一)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分)
(文言文阅读题)初中文言文阅读《郑燮》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郑燮》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____(省、市、区、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值()(2)或()(3)去()
1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2分)
1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
1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2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
12、(1)遇到(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人教版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最新)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反,市罢 ___________ (2)遂不得履 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至之市 反归取之 ....C.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D.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人教版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7/2018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最新)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反,市罢 ___________ (2)遂不得履 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至之市 反归取之 ....C.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D.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炼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炼及答案(最新编辑教材)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本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
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 1)众皆弃去 (
)( 2)破之( )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 触株
走 (
)
.
.
②因释 其耒而守株
释 (
)
.
.
③而身 为宋国笑
身 (
)
.
.
④冀 复得兔
冀 (
)
.
.
2.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
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三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本w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 (2)及:以及; (3)进:进献; (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所蓄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 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 B )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 B )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 C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 A.暮归,忘其牛 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 喻之以理(用)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 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 为虎作伥(替,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