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
面试专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解读 (二)
——宁建华(教授) 宁建华(教授) 宁建华
面试专用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1、东北三省主要经济数据居 民 收 入 (元) 面积 地区 GDP 人均 工业增 财政 农 村 人口 (万平 城 镇 人 ( 200 ( 亿 GDP 加值 收入 居民 (万人) 方 均 8年) 元) (元) (亿元) (亿元) 人 均 公里) 可 支 配 纯 收 收入 入 黑龙 8310 江 吉林 辽宁 6424. 06 13461 .6 21727 3445 23514 2491 31259 6603 3825 46.9 578.4 422.8 1356.1 11581 12829 14393 4856 4932. 74 5576
东 北 三 省
2734.2 18.74 1 4315 14.59
面试专用
2008年东北地区 2008年东北地区GDP总额对比 年东北地区 总额对比
亿元
面试专用
2008年东北地区人均 2008年东北地区人均GDP对比 年东北地区人均 对比
元
面试专用
2008年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对比 2008年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对比 年东北地区
亿元
面试专用
2008年东北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对比
面试专用
2008年东北地区城镇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
亚洲经济
《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
郑有国1
《内容摘要l
吴少波2
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的试验开始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的重新尊重和非
均衡协调发展的重新肯定;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I经济特区非均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
A
《中国分类号IF120.4《文献标识码I
一、经济特区:资源配置的新方式
《本章编号』1000-6052(2008)05-0072—06
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仍然不便于大规模、1大范围地借
鉴西方经济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改革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尝试,不确定性风险很大。。不论是国际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出现的动荡,还是在国内人们长期深受政治不稳定带来的切肤之痛,都警示执政党要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改革,要把尝试性改革产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之内。
第三,广东和福建两省具有临近港、澳、台的前沿优势,容易吸引这些地区的华人资本,形成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国际资本的示范效应。因此,港澳资金一直是经济特区主要的境外客商投资来源,即使在特区出现了外资来源多元化趋势之后,港澳资金也仍然占重要地位,到1986年,特区吸收的外资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综 合
203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文/张 静
摘 要:全球化低碳经济乃为大势所趋,历经3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亦必须由过去积攒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转入低碳经济的大潮。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显著,如各地能源的使用结构与利用水平不一,因此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就不可能脱离当地经济发展的特性。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对策研究作 者:江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向的明智之举
(一)以煤为主的能源需求增速加剧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使得我国的能源消耗与日俱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197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有5.7亿吨标准煤;到了2009年达到31亿吨标准煤,是1978年的5.4倍之多。相比其他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最高,因此,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总量的日益增长使得我国经济暴露出显著的 高碳!特征,也日益加重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然而,持续增扩的经济规模使得我国经济能源高消耗进一步加剧,造成碳排放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 "型曲线的爬坡阶段。(二)产业结构调速缓慢
第二产业对我国GDP 的贡献率接近50%,居首位;第三产业的贡献大约40%左右,这样的数据反映了我国
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江西财经大学期末论文考试命题审核表
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课程代码 论文题目或研究范围 论文写作要求及完成时间 教学系(课程组)主任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主管院长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 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江西财经大学
20 ~ 20 学年第 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课程编码 选课班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索 引 号:000014349/2013-00017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发布机构: 国务院 发文日期: 2013年01月23日 名 称: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 号: 国发〔2013〕5号 主 题 词:
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
近 期 行 动 计 划 的 通 知
国发〔20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 务 院 2013年1月23日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第一节 煤炭工业 第二节 电力工业 第三节 钢铁工业 第四节 有色金
试阐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2
试阐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杜怀奇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后,这一崭新的思维理念不仅日益深入人心,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日益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的发展观, 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文/卢 山 严先溥 刘晓燕
改
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逐步扩大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长期持续扩大所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国家实施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运用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1978~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水平、程度和构成进行测量,并建立了一个因素分析基本模型和三个要素扩展模型,分别探讨各要素的投入量差异和边际效益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