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ppt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ppt”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ppt”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ppt”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与生活经验,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定义。

2、通过微观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的相互印证,能初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原理,并掌握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通过对“火”双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火灾”、“火场逃生”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寻找灭火的方法为切入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化学就在身边,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目的。

生活中学生对燃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单元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学习中,学生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本节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的“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认识,即它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又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二初级中学 郭爱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二、重点难点: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酒精灯、烧杯、镊子、火柴、玻璃棒、蜡烛、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石块。 教学过程

【引言】教师做一个小魔术(魔棒点灯),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没有用火柴就能把酒精灯点着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探究】

一、看课本80——81页的内容并完成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实验,证明物质燃烧时三条件缺一不可。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实验一

器材:木棒、石块

操作过程:点木棒 、点石块。 现象:木棒燃烧,石块不燃烧。 结论: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二

器材:小

《公输》优质课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很好的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一、走进战国,认识墨子(观看视频)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们为争夺霸业,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墨子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人物,他深切同情百姓的遭遇,身体力行,热心救世,力阻战争的爆发,我们今天就学习《公输》,走近墨子。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说出这四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出示一词多义——为。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此为何若人(是);夫子何命焉为(呢)

3、“为”在四个句子中读音一样吗?(第一句读“wéi”,其他三句读“wèi”)用作介词时读“wèi”,用作动词时读“wéi”,这也不是绝对的,当“为”译为“被”时,也读“wéi”。

4、出示一词多义——见

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人物的身份不同,见的含义也就不同,要学会区分。

5、出示一词多义——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优质课获奖《长城》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17长城

宜宾凤凰外国语学校 陈 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 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 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 “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二、复习生词

1、请生读。2、开火车读。 三、感知长城 1、引导看图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

2、小组合

《草原的早晨》优质课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草原的早晨》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新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二、学生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

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 ?

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学习生字并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

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 ?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优质课)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菱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悉菱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并灵

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观察讨论法 课堂类型:综合课 教 具:电脑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及由它们组成的精美图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看一看每幅图案是由哪种基本图形组成的。

生:菱形。

师:既然菱形在生活中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菱形(板书课题) 三、新授

(二)定义教学 师:既然我们要研究菱形,那么什么是菱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看下面的动画演示(只演示菱形的形成过程。) 这是两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现在我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短边进行平移,到达某一特殊位置,这时候,它就变成了菱形,同学们先考虑这

优质课--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 张吉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

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化合价 教学主线: 得失氧 升降 电子 转移 表观 认识 特征 认识 本质 认识

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质课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回族镇王西小学 刘梦君

教学目标

1、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2、多媒体操作平台。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词语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理解词语导入

同学们,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心潮澎湃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五岭 乌蒙 岷山这组词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中哪座山是逶迤的样子?

出示词语:逶迤 磅礴 这组词语都是写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诗中哪座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青峰初中 蔡友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

1

2

八.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 物质燃烧条件 1、 可燃物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二、 灭火原理和方法 1、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