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因存在着气压梯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向的3种情况: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 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近地面)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关于“风”–(1)概念:大气的水平运动 –(2)风向:风的来向 北
西
东
南 –(3)风力:按风速划分的等级
风的等级的划分
(hPa) 1010 1020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是形成 大气水平运动 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 直接原因(hPa) 1010 1020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hPa) 1010风向
1020
1030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北半球向右偏 方向:垂直于风向 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
大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
平行于等压线(hPa)
492494 496
498500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摩 擦 力
方向:与风向相
4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 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考点及考试要求 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和风 太阳辐射在地表上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1、 同一高度上,高气压区气压值高于低气压区气压值;不同高度上,高气压区不一定大于低气压区气压值,如近地面的低气压区气压值高于高空中高气压区气压值;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值越小。 2、 等压线(面)、高压、低压 (1) 高、低压的理解:受热时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2) 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3) 应用:①判定气温: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温度高。 ②判定陆地(海洋)、城市(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的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 热力环流的产生过程是近地面空地受热不均→空气升降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
大气的运动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2014·河南南阳市联考二】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2.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D.由水库流向林地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裸地气压最大时,等压线弯曲最明显。此时应为日出前后,即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第2题,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2014·荆州毕业质检一】 右图为(23°26′N,90°E)附近某地城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三圈环流 D.气旋 4.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植被状况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温差异 5.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大气的运动规律提纲
专题一 大气运动规律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
【考纲点击】1.大气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3.全球风带、气压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三步骤: 暖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暖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返 。(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等) 排放增多 吸收 增多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地势 下垫面 地势高,大气 晴朗的天气 比热容小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原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多媒体 实验箱 蜡烛 火柴 香 毛巾 纸条 铁架台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风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师:说到风你想到了什么? 生:---- 师: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教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
考点4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P007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答案 B
解析 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2017·广东湛江一模]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图,完成4~6题。
4.[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习题
考点4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P007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考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答案 B
解析 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2017·广东湛江一模]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图,完成4~6题。
4.[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风的形成》 - 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 教学反思
教学得意之处(分析与对策):
(为什么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偶发事件’的顺利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等等)
今天,我上五年级自然课,讲《风的形成》,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通过播放风车的动画,故意饶了个大圈子,问: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有的说用扇子扇,电风扇,等等,我说用手扇,同学们开始演示,课堂气氛很活跃.又问:风是什么?生答:是空气,是空气流动.那教室外面的风是什么在扇哪?我问.学生答不出来.大家从书上找找答案吧.先从“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入手,学生先进行现象的预测,然后观看实验的效果。对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纸螺旋圈的实验,同学们很感兴趣,我告诉了他们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课堂小结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制作下节课所用的试验器材作业,同学们很兴奋. 这节课效果怎样,还需要下节课来证实. 教学遗憾之处(分析与对策):
研究风的形成是本节课的亮点,同时也是不足的地方。教师在指导学生试验的过程中纸螺旋圈的制作是一手包办。学生只负责安装并实验,且有两个小组实验中纸螺旋圈发生燃烧的事故,幸好及时处理未发生意外。
自己想说的几句话(感受与体验):
从这个遗憾可以看出,教师备课是思考的还是不够细致,如果教师能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测试题
威远中学地理(必修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2、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
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4、近地面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5、某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气压在他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6、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7、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测试题
威远中学地理(必修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2、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
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4、近地面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5、某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气压在他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6、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7、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