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

33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33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孙庚

穴位的分类和命名 人体的穴位很多,大体上可分 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现分述如下:

经穴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穴位,称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这些穴位,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 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 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 实践,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灵枢· 本输》篇在五输 穴上冠以所属脏腑之名,《素问· 气府论》统计穴位数目上冠以 诸经”脉气所发者”字样,说明《内经》为穴位的分经已奠定 了基础。从其经文来看,虽多次提到有三百六十五穴之说,但 实际上其所记载的穴位仅有一百六十个左右。《甲乙经》用分 经分部方法详载穴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方》 所载与《甲乙经》相同。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 发挥》等书时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数达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 的《针灸大成》中已载有三百五十九穴。

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 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 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 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 穴中,可

眼科单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眼科专病及常见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

(2011年修订)

圆翳内障

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圆翳内障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珠混浊,导致视力渐降、最终在瞳神内呈银白色圆形翳障,障碍目力的内障眼病。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老年性白内障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 视物模糊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眼部检查结果。

5 辨证分型:肝肾亏虚证、肝热上扰证、脾虚气弱证、阴虚湿热证。 【中医治疗】

本病病程较长,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视力未明显受损者;若晶珠灰白混浊,已明显障碍瞳神,则药物难以奏效,手术治疗。

1.内治法 1.1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驻景丸加减方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益视片(本院制剂),复明片。 1.2 肝热上扰证 治法:肝清热明目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 中成药:明目片片(本院制剂) 1.3 脾虚气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1.4 阴虚湿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 D)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2“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说得就是哪种髋关节锻炼方法?(C)

A、卧位抬腿法

B、卧位抱膝法

C、卧位空蹬法

D、卧位分腿法

3“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说得就是哪种髋关节锻炼方法?( D)

A、坐位分合法

B、推膝分足法

C、坐位交叉法

D、坐位盘腿法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得食疗方不正确得就是:( D)

A、红糖生姜饮

B、西瓜汁

C、绿豆汤

D、芹菜瘦肉粥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A、神阙、天枢、关元

B、肝、肾、大肠

C、神门、肾俞、太溪

D、关元、中极、涌泉

6刺络放血不正确得就是:(C)

A、耳尖

B、大椎

C、合谷

D、委中

7风寒湿痹型饮食(A )

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

B、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

D、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

8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得就是(D)

A、抬高患肢,屈曲15°

B、术前有屈曲畸形得病人,膝下不垫枕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

针灸科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5月至7月,针灸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2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8例:血瘀气滞证14例,寒湿痹阻证8例,湿热痹阻证3例,痰肝肾亏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体位、活动方法、保暖、评估麻木部位/程度、按摩拍打麻木肢体、肢体保暖、下肢关节屈伸活动、评估下肢肌力、安全防护、活动方法、功能锻炼、饮食辩证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药熨法、中药熏蒸、拔火罐、艾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骨盆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物理治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评估疼痛/活动度保 暖 选择硬板床 腰腿疼痛 人 体位 保暖 活动方法 评估麻木部位、程度 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肢体麻木 肢体保暖 下肢关节屈伸活动 评估下肢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附件2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东台市中医院

一、基本情况

消渴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东台市中医院在内分泌科应用“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66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4例:肝胃郁热证8例,胃肠实热证6例,脾虚胃热证3例,上热下寒证3例,阴虚火旺证2例,气阴两虚证例1,阴阳两虚证1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4例,痰热蕴结证1例,痰毒互结证1例,肺肾阴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饮水指导、观察尿量、频次、眼部护理、安全防护、情志护理、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

-1-

敷、中药泡洗、艾灸。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尿量增多 病例数 23人 观察尿量、频次 饮食指导 口干多饮 8 观察饮水量 饮食指导 多食易饥 10 记录身高、体重、腰10 围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附件2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一、基本情况

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6例:气阴两虚证14例,肺脾气虚证8例,气滞血瘀证3例,痰热阻肺证1例,肺阴虚证0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4例,痰热蕴结证1例,痰毒互结证1例,肺肾阴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痰闭阻证

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

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

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

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

1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对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