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获奖公开课课堂实录
“陋室铭获奖公开课课堂实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陋室铭获奖公开课课堂实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陋室铭获奖公开课课堂实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0、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八(下)第二单元《陋室铭》教学设计
仲 跻 健
教学目的: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介绍作者、文体特点
1、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
鲁迅《风筝》省级公开课优秀课堂实录
鲁迅《风筝》省级公开课优秀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想
《风筝》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方面的,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想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充分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1. 以朗读来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把握“我”当年毁风筝一行是一种“精神虐杀”
2.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因弟弟的全然忘却而陷入更深的沉重。
3. 思考今天我们学习鲁迅《风筝》一文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理解“精神虐杀”。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因弟弟的全然忘却而陷入更深的沉重。
五.教学对象和课时安排 七(1)班、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放过风筝吗? 生:放过。 师: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同学们都喜欢放风筝,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放风筝时侯的感受?胡玥
生(胡玥):在放风筝的时候,一开始有点困难,因为风筝老是落在地上,而不上去,但跑得很
鲁迅《风筝》省级公开课优秀课堂实录
鲁迅《风筝》省级公开课优秀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想
《风筝》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方面的,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想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充分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1. 以朗读来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把握“我”当年毁风筝一行是一种“精神虐杀”
2.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因弟弟的全然忘却而陷入更深的沉重。
3. 思考今天我们学习鲁迅《风筝》一文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理解“精神虐杀”。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因弟弟的全然忘却而陷入更深的沉重。
五.教学对象和课时安排 七(1)班、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放过风筝吗? 生:放过。 师: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同学们都喜欢放风筝,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放风筝时侯的感受?胡玥
生(胡玥):在放风筝的时候,一开始有点困难,因为风筝老是落在地上,而不上去,但跑得很
陋室铭
教师寄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尧庙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陋室铭 课 型:新授 班级: 备课人: 马苗苗 授课时间:9、25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2、品析关键语句,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3、学习本文的手法。
【资料助读】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与文体
①本文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称颂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 的。
2.、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以及他后来对两种评价的认识。
师: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课文中去寻 找答案。(板书:母亲父亲)
师: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如何分? 生:1~14小节写童年故事,15~17小节写后来的认识。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故事部分。看自学提示(出示投影片) 请 快速地浏览童年故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 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3、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师:我们先来说说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 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
生:再读——(感情丰富多了)
师:再看后面,妈妈的评价雨点般砸来,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 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
《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1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2
3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3。孔子云:何陋之有14?
1
45
6789
101112
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名:出名,有名 3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的动物。灵:灵验. 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
苔痕上阶绿,草舍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
白丁:平民。这里指
《陋室铭》同步练习
《陋室铭》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整理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22课笔记整理:1.作者生平、“铭”问题知识; 2.词语解释:名、灵、斯、惟、馨、上、入、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之、乱、案牍、劳、形、之。 .3.全文翻译(核对下列句子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粗俗浅薄的人。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一词多义:“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5.词类活用:名、灵、上、乱、劳 6.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 7.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扣住“陋室不陋”反向立意,开篇、结尾都运用类比的手法,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主宾高洁儒雅的风度、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8.文章重点问题: (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王莉珊
一、教学目标:(幻灯片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领会“德馨、鸿儒、白丁、案牍”等词的含义和作用。 2、技能目标:能抓住“文脉”,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和类比的手法。
3、情感目标:能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志向? 2、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物、人、志三者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学期刚学完《爱莲说》,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谁能告诉
老师《爱莲说》的所托之物是什么?(明确:莲)借莲花来喻什么样的人?(明确:君子)借花喻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确:言志)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志向。(幻灯片一:物(莲)-------人(君子)---------志 ,说明:物人之间用双向箭头,上标“高洁”。志前用加粗箭头,上标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像这种借物喻人,最终表明志向的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人与物
《陋室铭》教学设计 - 图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
学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大兴分校 姓名:郭然
专业:08春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学号:20081110160181 指导教师:贾海燕
《陋室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
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注意扣住“德馨”,从描叙和议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
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二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
三 教学难点
读完本文后,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1、读了《从三到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提高文化修养,要做到四个“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要谦虚谨慎;学习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