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五版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五版课后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五版课后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作业答案 第五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五章

5-3

解:由误差方程课列出矩阵式

1 11 2 20 3 3 - 0= 4 4 1 51 5 6 6 0

-1T-1 0 0 1 0 1 0 1 2 1 0 3 0 1 1 1 0.250.25

0.500.50 0.25C=(AA)= 0.25 0.500.25 0.25

1 X= 2 = C-1ATL 3

0.500.25

= 0.250.500.250.2510.01310.010 1 0 0.25100110.002 0.25 010 1 0 1 0.004 0.500010 1 10.008 0.006

10.0125

= 10.0093

10.0033

即解得

110.0125 2=10.0093 310.0033

这就是x1,x2,x3的最佳估计值,现在再求上述估计量的精度估计。

将最佳估计值代入误差方程可得

10.0005 20.0007 3 0.0012 =0.0008 4

5 0.0013 6 0.0000

6

i=0.00000451

i=1

设为等精度测量,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后作业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课后题作业的答案总结整理者 :王气正

第一章 绪论

1-1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180 o00 02 180o 2 相对误差等于:

2 2 2

= 0.00000308641 0.000031% o

180180 60 60 648000

o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2-4 测量某电路电流共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A)为168.41,168.54,168.59,168.40, 168.50。试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 解:

I

i 1

5

i

5

5

168.49(mA)

5

(Ii )

i 1

5 1

0.08

23

(Ii )

i 1

5 1

2

0.08 0.05 3

4

5

(Ii )

i 1

5

5 1

4

0.08 0.06 5

2—5 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复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 解:

求算术平均值

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确定测量的极限误差 因n=5

现自由度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后作业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课后题作业的答案总结整理者 :王气正

第一章 绪论

1-1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180 o00 02 180o 2 相对误差等于:

2 2 2

= 0.00000308641 0.000031% o

180180 60 60 648000

o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2-4 测量某电路电流共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A)为168.41,168.54,168.59,168.40, 168.50。试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 解:

I

i 1

5

i

5

5

168.49(mA)

5

(Ii )

i 1

5 1

0.08

23

(Ii )

i 1

5 1

2

0.08 0.05 3

4

5

(Ii )

i 1

5

5 1

4

0.08 0.06 5

2—5 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复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 解:

求算术平均值

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确定测量的极限误差 因n=5

现自由度为

812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2

科目名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考察考生对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进行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评价和试验数据处理,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的基本性质和处理方法、误差的合成与分配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理论及评定方法以及常用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能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掌握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掌握误差来源;

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理解精度概念;

了解数字舍入规则和数据运算规则。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理解随机误

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后答案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7 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

绝对误差=测得值-实际值=100.2-100.5=-0.3( Pa)。

相对误差=

?0.3?100%??0.3% 100.52

2

1

2

1

2

1-9 使用凯特摆时,g由公式g=4π(h+h)/T给定。今测出长度(h+h)为(1.04230±0.00005)m,振动时间T为(2.0480±0.0005)s。试求g及其最大相对误差。如果(h+h)测出为(1.04220±0.0005)m,为了使g的误差能小于0.001m/s,T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 【解】测得(h+h)的平均值为1.04230(m),T的平均值为2.0480(s)。

1

2

2

1

2

4?2由g?2(h1?h2),得:

T4?22g??1.04230?9.81053(m/s) 22.0480当(h1?h2)有微小变化?(h1?h2)、T有?T变化时,令h?h1?h2 g的变化量为:

?g?g4?28?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最全课后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误差理论习题答案

1-4 在测量某一长度时, 读数值为2.31m,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20um,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解:最大相对误差≈(最大绝对误差)/测得值,所以

20?10?6最大相对误差? ?100%=8.66?10?4%

2.3124?(h1?h2)1-5 使用凯特摆时,由公式g?给定。今测出长度(h1?h2) 为

T2(1.04230?0.00005)m, 振动时间 T为(2.0480?0.0005)s,试求g 及最大相对误差。如果

(h1?h2)测出为(1.04220?0.0005)m,为了使g的误差能小于0.001m/s2,T 的

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

4?2(h1?h2)4?2(h1?h2)4?2?1.042302解:由g?得g?进行全微分,=9.81053m/s 对 g?T2T22.0480,?T代替dg,dh,dT得?g?令 h?h1?h2 并令?g,?h?g?h?T??2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ghT?gmax?hmax?T0.00005?0.0005??2max??2??5.3625?10?4% ghT1.042302.04804?2?h8?2h?T?从而T2T34?2(h1?h2)由g?,得T?T24?2h4?3.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号工 :名姓 :门部

2014年3月理化检测中心培训考试试题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得分 阅卷人

“√”,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研究误差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正确地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得到理想结果。( √ ) 2.相对误差严格地可以表示为:相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平均值。( ╳ )

3.标准量具不存在误差。( ╳ )

4.精密度反映了测量误差的大小。( ╳ ) 5.粗大误差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 ╳ ) 6.系统误差就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误差。( ╳ )

7.计算标准差时,贝塞尔公式和最大误差法的计算公式完全等价。( ╳ )

8.极限误差就是指在测量中,所有的测量列中的任一误差值都不会超过此极限误差。( ╳ )

9.测量不确定度,表达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 )

10.随机误差可以修正,然后消除。( ╳ )

汽车理论第五版 - 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qq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278973104

1.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答:车轮滚动时,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路面变形和车辙摩擦等原因所产生的阻碍汽车行驶的力称为轮胎滚动阻力。

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由于弹性迟滞,地面对车轮的法向作用力并不是前后对称的,这样形成的合力Fz并不沿车轮中心(向车轮前进方向偏移a)。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则有一附加的滚动阻力偶矩Tf?Fz?a。为克服该滚动阻力偶矩,需要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FP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

(2)轮胎在松软路面上滚动时,由于车轮使地面变形下陷,在车轮前方实际形成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

(3)轮胎在松软地面滚动时,轮辙摩擦会引起附加阻力。

(4)车轮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引起车身振荡、减振器压缩和伸长时做功,也是滚动阻力的作用形式。 1.2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参考课本P9。

1.3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答:车轮滚动时,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路面变形和车辙摩擦等原因所产生的阻碍汽车行驶的力称为轮胎滚动阻力。 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由于弹性迟滞,地面对车轮的法向作用力并不是前后对称的,这样形成的合力Fz并不沿车轮中心(向车轮前进方向偏移a)。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则有一附加的滚动阻力偶矩Tf?Fz?a。为克服该滚动阻力偶矩,需要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FP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 (2)轮胎在松软路面上滚动时,由于车轮使地面变形下陷,在车轮前方实际形成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 (3)轮胎在松软地面滚动时,轮辙摩擦会引起附加阻力。 (4)车轮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引起车身振荡、减振器压缩和伸长时做功,也是滚动阻力的作用形式。 1.2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参考课本P9。 1.3 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货车可装用4挡或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答:车轮滚动时,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路面变形和车辙摩擦等原因所产生的阻碍汽车行驶的力称为轮胎滚动阻力。 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由于弹性迟滞,地面对车轮的法向作用力并不是前后对称的,这样形成的合力Fz并不沿车轮中心(向车轮前进方向偏移a)。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则有一附加的滚动阻力偶矩Tf?Fz?a。为克服该滚动阻力偶矩,需要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FP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 (2)轮胎在松软路面上滚动时,由于车轮使地面变形下陷,在车轮前方实际形成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 (3)轮胎在松软地面滚动时,轮辙摩擦会引起附加阻力。 (4)车轮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引起车身振荡、减振器压缩和伸长时做功,也是滚动阻力的作用形式。 1.2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参考课本P9。 1.3 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货车可装用4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