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年级奥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奥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奥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奥数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B
2、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5米。在它的四周向外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A
3、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增加30厘米,另一组对边减少18厘米,结果得到一个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下图中阴影部分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四块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求整个图形的面积。
88588
5、把20分米长的线段分成两段,并且在每一段上作一正方形,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平方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就比原来增加95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有一个正方形草坪,沿草坪四周向外修建一米宽的小路,路面面积是80平方米。求草坪的面积。
8、两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64平方米和4平方米,求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宽。
9、有一个
三年级奥数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B
2、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5米。在它的四周向外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A
3、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增加30厘米,另一组对边减少18厘米,结果得到一个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下图中阴影部分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四块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求整个图形的面积。
88588
5、把20分米长的线段分成两段,并且在每一段上作一正方形,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平方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就比原来增加95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有一个正方形草坪,沿草坪四周向外修建一米宽的小路,路面面积是80平方米。求草坪的面积。
8、两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64平方米和4平方米,求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宽。
9、有一个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奥数题训练
奥数训练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姓名:
例题:4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恰好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纸,正方形纸的周长是64厘米。问:每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
举一反三:1、把4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问: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3张同样的长方形纸片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周长是36厘米的正方形。问:每张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把两个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问:大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2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
奥数训练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拓展应用
姓名: 成绩:
1、 用9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图。问:图中所有正方
形周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2、 把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
(如图)。问: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3、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9个小正方形。已知中间小正方形的
周长是4厘米,求大正方形纸的周长?
奥数训练题
4、 如图,由10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已知小长
方形的长是8厘米。问: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 一张长为32厘米,宽为17厘米的长方形纸,先剪下一个最大
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问:最后余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比较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等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与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事物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例2的两人张长方形纸和透明方格纸(或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识新知 1、师生比赛。
2、出示:把大、小相差悬殊的两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小的标上1号,大的标上2号;另给出小正方形纸观察。 师说明规则。 3、比较物体表面,感悟面积含义。
(1)出示例1 主题图,说说能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2)比较:观察我们摸过的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你能说说哪一个面大,那一个面小吗? 4、观察图形大小,领悟面积含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比较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等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与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事物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例2的两人张长方形纸和透明方格纸(或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识新知 1、师生比赛。
2、出示:把大、小相差悬殊的两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小的标上1号,大的标上2号;另给出小正方形纸观察。 师说明规则。 3、比较物体表面,感悟面积含义。
(1)出示例1 主题图,说说能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2)比较:观察我们摸过的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你能说说哪一个面大,那一个面小吗? 4、观察图形大小,领悟面积含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80---94页,本单元共四个信息窗,要学习的内容有:信息窗一-------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及其单位间的换算;信息窗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信息 窗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信息窗四-----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及其与平方米间的换算。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四、知识衔接: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会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形体)。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位与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知识基础: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周长的意义、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定)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并交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特点,我采用谈话法,
四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奥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知识点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合理平移、分析、转化等,即转化为标准的图形来进行面积计算。 例1 有一长方形草坪,长31米,宽26米,草坪中间留了1米的路,
路把草坪分成4块(如图),求草坪的实有面积是多少?
例2如下图,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四角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例3 如图,在一个正方形的水池周围,围绕着宽5米的小花园,小花园的面积为300平方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4 如图,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5 如图,图中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边长多4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多96平方厘米,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例6如图,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32平方厘米,求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7 如图,正方形中套着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分米,长方形的四个角的顶点恰好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分成两段,其中长的一段是短的一段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例8 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小纸片,摆成了如下图的形状,已知小纸片的宽度是12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图形的用处;加强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注重实践,强化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5页 例4 教材简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依据课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动手测量和计算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应该向坚持不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