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

“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微生物采油技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主要是针对目前稠油高轮次吞吐后期、特别是不适宜蒸汽驱的区块和油井以及高轮次吞吐、注汽效果差、高含水、低产能的油井,研究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为稠油开采寻找一种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油井产量、提高生产率的采油工艺方法。

二.原理

微生物采油是通过引入或刺激在油藏中能够存活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它是依赖包括微生物生长、运移、新陈代谢等复杂过程在内的一个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的综合作用,是靠多种的机理将原油采出的,因此它具有一个多重的作用效果,其采油原理已经在采油过程中得到证实。但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解决不同区块原油的开采问题,就要针对不同的区块的地质特性、油品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菌种,并进行包括菌种的油藏生态特性在内的生物学评价。该工艺以其费用低、工序简单、操作方便而成为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通过菌种的筛选,筛选出了三株菌种。在此基础上对此进行反反复复的驯化、富集、复壮,使其达到生长、代谢稳定、活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菌种不稳定的弱点,在稠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并非常适合在所选油藏条件下生存。

同时,通过室内对菌种特性的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微生物采油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1.概述 1.1石油开采

石油是一种复杂の烃类混合物,这些烃类可能以气态、液态或者沥青质の固态存在,它一般在地下の沉积岩层中存在,液态烃俗称为原油,它存在于储油岩层の孔隙中,孔隙の大小不同,因而开采时の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没有外压の情况下,孔隙中の原油很难溢出.

常规の一次采油是油井建成之后,靠地层压力将原油压至地面,能开采出原油量の30%左右;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注汽等,靠水或气体の流动将油从油井驱至地面,能获得总储量の10%~20%,剩余在油藏中の石油由于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以开采,因此需要用新の方法将其开采出来,这就需要三次开采油.

三次采油の主要机理是降低原油黏度,或增加注入水の黏度,缩小油水之间の黏度差,控制水の流动性,提高驱油面积,从而提高原油の采收率.常规の三次采油方法有:热驱,蒸汽驱油,化学驱油(包括表面活性剂驱油和聚合物驱油)以及微生物采油.

常规の化学驱动费用都比较昂贵,而微生物采油随着生物技术の发展,已经向着经济开采原油の目标迈出第一步.利用微生物开采枯渴の油层是目前最经济の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采出流动の原油,而且可以开采出不动の石油,并能使枯渴井延长寿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读书笔记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

——读书笔记

一、阅读信息

书名: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

作者:[美]A.N.格拉泽 二介堂弘;陈守文 喻子牛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2003-4-1

阅读时间: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8日

二、文献结构

本书系统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全书分六部分,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重组疫苗和合成疫苗、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酶、微生物多糖和聚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量、乙醇、氨基酸、抗生素、有机合成及环境应用等有关内容。书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以及中文索引。

前言

绪论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第1章 微生物技术:范畴、技术、事例

1.1 微生物技术的范畴

读书笔记

1.2 公众关注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1.3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经济学

1.4 小结

第2章 微生物多样性

2.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2 微生物鉴定与分类的意义

2.3 常用细菌分类多样性

2.4 真菌

2.5 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特异性酶的丰富来源

2.6 微生物的可利用性和保存

2.7 小结

第二部分 微生物:大分子的活体工厂

第3章 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

3.1 DNA转移到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读书笔记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

——读书笔记

一、阅读信息

书名: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

作者:[美]A.N.格拉泽 二介堂弘;陈守文 喻子牛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2003-4-1

阅读时间: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8日

二、文献结构

本书系统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全书分六部分,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重组疫苗和合成疫苗、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酶、微生物多糖和聚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量、乙醇、氨基酸、抗生素、有机合成及环境应用等有关内容。书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以及中文索引。

前言

绪论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第1章 微生物技术:范畴、技术、事例

1.1 微生物技术的范畴

读书笔记

1.2 公众关注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1.3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经济学

1.4 小结

第2章 微生物多样性

2.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2 微生物鉴定与分类的意义

2.3 常用细菌分类多样性

2.4 真菌

2.5 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特异性酶的丰富来源

2.6 微生物的可利用性和保存

2.7 小结

第二部分 微生物:大分子的活体工厂

第3章 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

3.1 DNA转移到

5-三等奖“萌芽杯”终期综述之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萌芽杯”参赛作品—A类

北京化工大学

第八届“萌芽杯”参赛作品—A类

作品名称: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

的发展与展望

类别(综述类/实验类):综述类

指导教师:周鑫

负责人:熊祥宇

联系方式:188********

2012年06月25

1

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萌芽杯”参赛作品—A类

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介绍

指导老师介绍:

团队成员介绍:

2

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萌芽杯”参赛作品—A类

目录

第1章定义及流程 (4)

第2章发展史 (5)

第3章油田水系中的细菌及作用 (5)

第3.1节细菌及作用 (5)

第3.2节菌种筛选 (6)

第3.3节多功能菌的构建与生物技术 (6)

第4章油层条件 (7)

第5章微生物驱油的数学模型研究 (7)

第6章微生物技术试验研究 (8)

第7章微生物勘探技术(MPOG)与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 (9)

结论:研究进展与建议 (9)

参考文献 (10)

3

北京化工大学第八届“萌芽杯”参赛作品—A类

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发展与展望

熊祥宇,康仁晰,齐学康

摘要:

MEOR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入到油层,或将营养液激活油层内的微生物单纯注入,使其在油层内生长繁

微生物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微生物学假期综合教学实习

实习时间: 2013年 6 月 25 日 开始

实习班级: 应技1101-1102 人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微生物教学实习基本实验流程

第 配制牛肉膏固体培养基、3倍和单倍乳糖发酵液, 一准备无菌水及各种器皿、器材 天

灭菌

采集样品

第按要求做10倍梯度稀释

)配制伊红美测样品的细菌总数: 乳糖培养基初发酵试验:

样品的稀释液涂布按实验要求将稀释液接入兰固体和E.C液 牛肉膏平板 3倍、单倍乳糖发酵培养液 体培养基

37OC培养 37OC培养 灭菌

数平板上菌落看乳酸发酵 倒伊红美兰平板 (数,计算样品的细结果,查MPN表 第菌总数 三 检验乳酸发酵管中产酸产气的样品天 )

伊红美兰平板划线 接E.C管

37OC培养 44.5OC培养

(挑有金属光泽、看结果,鉴定是 第

无光泽的菌落 否有粪大肠杆菌 四

天接单倍乳糖发酵管 革兰氏染色 )

37OC培养

看复发酵结果 ( 第 综合本实验的六项结果(细菌总数、乳糖管初发酵(MPN)、伊红美兰平板鉴定、 五E.C平板鉴定、革兰氏染色、乳糖复发酵),写出实验报告 天清洗器材,并做好室内清洁。 ) (

微生物学综合教学实习

学习目

微生物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章 病毒

1 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

答:①体积微小 ②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核酸跟蛋白质 ③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④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 ⑤繁殖方式是复制,且具有感染性;有螺旋对称型、二十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2 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

答:主要以烈性噬菌体为例,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反映了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的长短及裂解量。包括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潜伏期细胞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蛋白质衣壳的阶段,裂解期宿主菌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颗粒急速增加的阶段,平稳期宿主细胞已经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3 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答:①吸附和侵入: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尾部为吸附器官,能识别宿主菌表面的特殊受体,然后分泌酶类溶解细胞壁,使细胞壁出现小孔,讲头部的核酸注入宿主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菌细胞外;②生物合成:进入宿主菌内的噬菌体核酸,首先转录翻译产生早期蛋白,进行晚期转录并复制子代核酸,再转录产生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子代核酸和蛋白质按一定程序装配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颗粒;③当宿主菌细胞

微生物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章 病毒

1 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

答:①体积微小 ②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核酸跟蛋白质 ③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④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 ⑤繁殖方式是复制,且具有感染性;有螺旋对称型、二十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2 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

答:主要以烈性噬菌体为例,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反映了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的长短及裂解量。包括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潜伏期细胞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蛋白质衣壳的阶段,裂解期宿主菌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颗粒急速增加的阶段,平稳期宿主细胞已经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3 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答:①吸附和侵入: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尾部为吸附器官,能识别宿主菌表面的特殊受体,然后分泌酶类溶解细胞壁,使细胞壁出现小孔,讲头部的核酸注入宿主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菌细胞外;②生物合成:进入宿主菌内的噬菌体核酸,首先转录翻译产生早期蛋白,进行晚期转录并复制子代核酸,再转录产生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子代核酸和蛋白质按一定程序装配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颗粒;③当宿主菌细胞

微生物检测技术 演示文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微生物检验技术

讲授:周慧恒

目录一、第一讲 二、第二讲 三、第三讲 四、第四讲 五、第五讲 六、第六讲 七、第七讲 八、第八讲 九、第九讲 十、第十讲

实训一、实训一 二、实训二 三、实训三 四、实训四 五、实训五 六、实训六 七、实训七 八、实训八

第一讲: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概述1、什么是微生物酿酒、天花,列文虎克、巴斯德、 科赫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成 了醇香可口的饮料—人类最早发明的酒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 无药可治,每4名天花病人 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 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 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 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天花 是在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 或控制的第一个传染病。

天花病毒

安东· 列文虎克 荷兰格拉夫 霍霍夫利特 微生物的鼻祖

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 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 ,自由出入。可是,人们不肉眼看见它们 ,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 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直到1673年列文虎 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小动物”的微生 物世界!他一生当中磨制500多个镜片,制 造400多种显微镜,其中只有9种至今仍有 人使用。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人们承 认了他的发现,但要等到100多

微生物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9
【bwwdw.com - 博文网】

环境因素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2班

指导老师:郭玉宝 学号:3100401214 姓名:何月

实验目的:

1、了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抗菌谱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物理,化学,生物及营养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不同,而,不同类型微生物对同一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 1、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网速间的颉颃现象,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一致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当滤纸条上的抗生素溶液在琼脂平板上向四周扩散后可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的梯度,将不同试验菌与滤纸条划线接种。培养后,根据抑菌带的长短可判断出该抗生素对不同试验菌生长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其抗菌谱。 2、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燃料和表面活性剂。 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青霉素溶液、无菌生理盐水、2.5%碘酒、5%石碳酸、1%来苏尔、75%乙醇、0.25%新洁尔灭 4、仪器和其他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