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学考点笔记
“专升本教育学考点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专升本教育学考点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专升本教育学考点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学》笔记
QQ81585227制作 欢迎加入邹城教师考选聊天吧QQ群152045903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上)——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中国甲骨文中的“教”是指儿童在成人监督下习文之事,“育”则表示妇女养育儿童之事。 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正规教育:是指有目的、 有组织、有计划、 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主要标志为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正规教育又称为制度化教育。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教育 1.古代学校的不同形态 (1)古代中国
4000
福师 专升本 教育学
福建师范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 教育学&心理学 模拟题
1、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是人的发展的:(2)( ) A.内部条件 B.外部条件 C.有利条件 D.不利条件
标准答案:B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由此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2)( ) A.主导作用 B.阻抑作用 C.决定作用 D.绝对作用
标准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 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些观点说明:(2)( ) A.教育制约人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D.人的发展不受教育的影响
标准答案:C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大纲
《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1、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可分为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有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它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1、孔子的《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
2、《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要早300多年,“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均是其著名的教育思想。 3、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重要的“国家化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和谐教育”“文雅教育”等教育思想。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阶段:
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提出了“泛智主义”“直观性原则”“班级授课制”等教育思想,被
福师 专升本 教育学
福建师范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 教育学&心理学 模拟题
1、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是人的发展的:(2)( ) A.内部条件 B.外部条件 C.有利条件 D.不利条件
标准答案:B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由此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2)( ) A.主导作用 B.阻抑作用 C.决定作用 D.绝对作用
标准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 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些观点说明:(2)( ) A.教育制约人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D.人的发展不受教育的影响
标准答案:C
教育学考点记录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
近代教育特点: 1、 教育国家化 2、 初等教育义务化 3、 教育世俗化 4、 法制化
20世纪后期教改和发展特点: 1、 教育终身化 2、 全民化 3、 民主化 4、 多元化 5、 技术现代化 6、 全球化 7、 信息化 8、 科学化 现代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 生产性 2、 公共性 3、 科学性 4、 未来性 5、 革命性 6、 国际性 7、 终身性 二、 《学记》(孟子学生乐正克) 1、 教学相长 2、 尊师重道
3、 藏息相辅(课内外结合)
4、 豫时损摩(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5、 启发诱导 6、 长善救失
7、 学不 等(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论语》(孔子) 1、 启发诱导 2、 因材施教 3、 学思行相结合 4、 温故知新
1
三、
夸美纽斯 1632年《大教育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标志 班级授课制
率先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育学考点整理
教育学考点整理100条
1.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 教育的产生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3. 学校的产生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劳动生产,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4. 制度化教育的定义
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5. 教育实体的特点(前制度化教育的定型) (1) 教育主题的确定 (2) 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由以上4个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就是教育实体。 6. 关于制度化教育
(1) 形成时间: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严格来说是19世纪下半期) (2) 形成的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3)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
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4)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
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7. 库姆斯等人提出非正规教育的概念。 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 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 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 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
教育学随堂笔记整理
教育学随堂笔记整理
第二章 教育本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的词源及教育产生、发展的概况; 2,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教育的概念; 4,基本上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自有人类 便有教育
最早人类化石(坦桑尼亚伽鲁西河畔-359万年) 早期猿人:东非“能人” 头骨化石 晚期猿人:爪哇猿人(距今80万年)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化石 克罗马农人生活情景 克罗马农人所用工具
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头像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辞源学解释 1、甲骨文含义: 甲骨文“教”字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e/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表示“引出” “导出”之义,被理解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2、西方的词源含义: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 小篆“教”字
“育,养子始作善也。”(《说文解字》) 小篆“育”字 小篆“毓(育)”字 (二)“教育”的含义
1、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含义
教育学 读书笔记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姓名:邓伟 学号:1314490009 班级:计算机国际班
关于陶行知先生,以前,我只知道他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独特的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然而,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理论我并没有具体了解过,更别说把他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了。读完本书,才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大一部分不正都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吗?难怪本书“序二”中这样写到:“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是的,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 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在书中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不正是新课程非常强调的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吗?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
教育学笔记终结版
一、 绪论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 教育概念:
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队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身心产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三)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
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理论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萌芽时期(前教育阶段) 国内:孔子 因材施教 孟子 荀子 朱熹 国外: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教育著作 《学记》中国最早 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 古罗马 昆体良 《论演说案的教育》外国最早 (二) 独立形态的教育阶段
1623年 英 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 17世纪 夸美斯 《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开端。 1693年 洛克 《教育漫话》 完整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762年 卢梭 《爱弥儿》
1717年 德 普鲁士王朝 颁布了世界第一步义务教育法。
1806年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第一部具有科学理论体系的教育著作。 其是传统教育派 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