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合成工艺
“高聚物合成工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聚物合成工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聚物合成工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 - 绪论
一、判断
1、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对 ) 2、连续聚合特点是聚合反应条件是稳定的,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机械化,便于小批量生产。( 错 )
3、进行聚合反应的设备叫做聚合反应器。根据聚合反应器的形状主要分为管式、塔式和釜式聚合反应器。( 对 )
4、本体聚合与熔融缩聚得到的高粘度熔体不含有反应介质,如果单体几乎全部转化为聚合物,通常不需要经过分离过程。如果要求生产高纯度聚合物,应当采用真空脱除单体法。( 对 )
5、乳液聚合得到的浓乳液或溶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如果直接用作涂料、粘合剂,也需要经过分离过程。( 错 ) 6、合成橡胶是用物理合成方法生产的高弹性体。经硫化加工可制成各种橡胶制品。(对 ) 7、合成纤维通常由线型高分子量合成树脂经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制成。加有少量增光剂、防静电剂以及油剂等。( 对 )
8、合成树脂生产中回收的溶剂。通常是经离心机过滤与聚合物分馏得到的。(对 )
9、高分子合成工厂中最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是引发剂、催化剂、易燃单体、有机溶剂引起的燃烧与爆炸事故。( 对 )
10、塑料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等优点。( 对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复习模拟题
1.
2.
3.
4.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复习模拟题 一. 填空题 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 根据聚合反应的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聚合)与(连续聚合)两种方式。 工业三废处理是:(废气),(废水),(废渣)。 单体分子中所含有的反应性官能团数目(大于等于2)时,方可能经缩聚反应生成聚合
物;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所含反应性官能团的数目(全部为2)时,经缩聚反应生成的最终产物为(体型缩聚物)。
嵌段共聚物有:(二嵌段),(三嵌段),(多嵌段)。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进行共混的目地在于(取长补短);决定共混聚合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两种聚合物之间的(混溶性),如果混溶性好,则形成(均相体系),混溶性不好则形成(非均相体系)。
(互穿网络聚合物)是两种交联结构的聚合物相互紧密结合,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的聚合物体系。
由聚乙烯醇合成聚乙烯醇缩醛,(缩甲醛纤维)为(维尼纶纤维)。 5. 6. 7. 8.
二. 简答题
1. 大型化的高分子合成生产,主要包括哪些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2)催化剂配制过程(3)聚合反应过程(4)分离过程(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6)回收过程
2. 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些?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题集--四川大学 - 图文
第一章 绪 论
1. 试述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的主要任务。
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基本任务: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体),经聚合反应使之成为高分子化合物。
2. 简述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型,主要品种以及发展方向。
分类:天然、半合成、合成
天然橡胶经硫化制备橡胶制品,蛋白质改性产品乳酪素,纤维改性产品赛璐珞。
向耐候性,耐热性,耐水性,功能性,环保性合成高分子发展。
3. 用方块图表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1) 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特点:单体、溶剂等可能含有杂质,会影响到聚合物的原子量,进而影响聚合物的性能,须除去杂质
意义:为制备良好的聚合物做准备 2) 催化剂配制过程
特点:催化剂或引发剂的用量在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仔细调制 意义:控制反应速率,引发反应 3) 聚合反应过程
特点:单体反应生成聚合物,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等,制取所需产品 意义:控制反应进程,调节聚合物分子量 4) 分离过程
特点:聚合物众位反应的单体需回收,溶剂、催化剂须除去 意义:提纯产品,提高原料利用率 5) 聚合物后处理过程
特点:聚合物中含有水等,需干燥 意义:产品易于贮存与运输 6) 回收过程
特点:回收
《高聚物合成技术》测试题(一)
《高聚物合成技术》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溶液聚合2.乳液聚合3.固相缩聚4.乳化剂 5.临界胶束浓度6.树脂7.橡胶8.热固性塑料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
1.连锁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 )、( )、( )、( )和( )等。
2.本体聚合的缺点是( )难于排除,因此容易产生( ),致使产品变色,发生气泡甚至(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 )聚合。
3.悬浮聚合所用的分散剂主要分为( )和( )两大类型。 4.三大合成橡胶是指( )、( )和( )。 5.按照聚乙烯生产压力高低可以分为( )、( )和( )三种方法。
6.合成ABS树脂的方法很多,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7.橡胶物质的典型特性是( )低,具有( )性。 8.顺丁橡胶生产中,采用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
毕业论文(设计)
2012 届
题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专业
学生
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04-10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班级日期2012-04-10
1、论文(设计)题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2、论文(设计)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容和工作量,最好是独立完成。(2)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3)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4)文献工作扎实,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论文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其最新进展。(5)格式规,严格按系部制定的论文格式模板调整格式。
(6)所有学生必须在月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3、论文(设计)日期: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10日
完成日期2012 年4 月10日
4、指导教师签字: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报告
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摘要:在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上大约有10 %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氨主要用于农业,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70 %的比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这
1聚酯合成工艺
1聚酯合成工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由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经逐步增 长的缩聚反应而成的。BHET的合成有两种方法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的酯交换法(DMT法), 反应式为 DMT+EG=BHET+2CH30H
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的直接酯化法(TPA法), 反应式为 TPA+2EG = BHET+2H20 我们研究第二种
TPA和EG 直接酯化反应,形成含有BHET和少量短链低聚物的预聚体,而副产物水可以 经分馏系统排出
酯化温度 250 ----265 反应压力 1.2~1.8x10 5 停留时间 180~360MIN 聚合度 4~6
在酯化阶段主要的设备一般是两个酯化反应器。
在PET合成中,要获得足够高的反应速度就必须用到催化剂,但是一些催 化剂也会加速副反应的进行。酯化反应,还有酯基转移反应可以分别用质子或羧 基官能团催化。在酯化反应中,羧基的浓度是足够高的,而不需要再额外添加催 化剂。然而,在一些工业化生产中,其金属催化剂和稳定剂却都是在这一反应阶段加入的。在缩聚过程中,羧基的浓度因太低而不足以有效地催化反应,因此要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是不可避免的,
合成氨工艺合成工段仿真软件
合成 第一章 工艺原理
氨的合成是氨厂最后一道工序,任务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和气直接合成为氨。然后将所生成的气体氨从未合成为氨的混和气体中冷凝分离出来,得到产品液氨,分离氨后的氢氮气体循环使用。
一、 氨合成反应的特点
31H2?N2?NH3?Q 22氨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这一化学反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是可逆反应。即在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也分解成氢气和氮气。 (2) 是放热反应。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 (3) 是体积缩小的反应。
(4) 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较快的进行。
二、 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
1、 平衡常数 氨合成反应的平衡常数Kp可表示为: Kp=
p(NH3)
P1.5(H2)?p0.5(N2)式中p(NH3)、p(H2)、p(N2)-----为平衡状态下氨、氢、氮的分压。
由于按合成反应是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定律可知,降低温度,提高压力,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因此平衡常数增大。
2、平衡氨含量 反应达到平衡时按在混和气体中的百分含量,称为平衡氨含量,或称为氨的平衡产率。平衡氨含量是给
合成氨的工艺
以煤为原料合成氨
1概述
氨(Ammonia,旧称阿莫尼亚)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上使用的氮肥,除氨水外,诸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生产。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铵根离子 :NH4 ;其中氮的化学价为+ 3 ;NH3是氨气。
+
1.1发现和历史
1.1.1怎样固氮——问题浮出水面
氨(Amonia),分子式NH3,1754 年由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石时发现。1784 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C.L.Bertho
聚合化学合成工艺
一、聚合物合成工业与生产工艺概述 1. 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原料准备与精制、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聚合反应、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 2. 比较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1)间歇生产(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当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时,将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卸出):
a. 不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b. 反应器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c. 优点:反应条件易控制,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
(2)连续生产(单体和引发剂(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连续不断地流出聚合反应器):
a. 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所得产品的质量规格稳定。 b.适合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 c. 缺点: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 3.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哪些及特征:
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单体、引发剂、溶配方主要成分 单体、引发剂 剂 单体介质体系 均相 不易散热,可连续生产特征 和间歇生产 和间歇生产 均相 散热一般,可连续散热容易,间歇生产 续和间歇生产 发剂、水、分散剂 非均相 水、乳化剂 非均相 散热容易,
高聚物温度形变曲线
高聚物温度—形变曲线的测定
在一定的力学负荷下,高分子材料的形变量与温度的关系称为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测定高聚物温度一形变曲线,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力学状态的重要手段。
1.热机械分析(TMA)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在非振动负荷下的形变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实验室对具有一定形状的试样施加外力(方式有压缩、扭转、弯曲和拉伸等),根据所测试样的温度-形变曲线就可以得到试样在不同温度(时刻)时的力学性质。 2.温度-形变曲线
1.温度-形变曲线的意义
①了解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与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②分析高聚物的结构形态(如结晶、交联、增塑、分子量等);
③反应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如交联、分解等);
④求其特征温度(如玻璃化温度、黏流温度、熔点和分解温度等);
⑤评价材料耐热性、使用温度范围及加工温度等。
2.影响温度-形变曲线的因素
1.自身性质
组成、化学结构、分子量、结晶度、交联度等因素。
2.实验条件
①升温速率:由运动的松弛性质决定,升温速度快,测得的Tg、Tf都较高;
②载荷大小:增加载荷有利于运动过程的进行,因此Tg、Tf均会下降,且高弹态会不明显;
③试样尺寸。
3.线形非晶高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