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分析
“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张爱玲作品分析
张爱玲作品分析
张爱玲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了一种中西杂糅的人格品性和怪异自立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也带有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苍凉感。张爱玲以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同学少年都不贱》等。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题材方面它们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描写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在结构方面它们总体结构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在写作目的方面它们的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没落年代的人物生存状态;在语言风格方面,一是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二是追求中西方文化与旧现代小说之间的调和;在艺术手法方面意象的营造新颖以及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都发展到了顶峰。张爱玲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在张爱玲的文
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国观念解读
2014届师范类毕业生学术论文
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国观念解读
学生姓名:蔡力
学号: 201102010203
班级:11级语文教育2班
专业:语文教育
系别:人文科学系
指导教师:李福刚
日期: 2014年 4月 8 日
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国观念解读
摘要: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曾出现了两次张爱玲热,一次是80年代中期,一次是1995年张去世以后。21世纪初,张爱玲又以“小资文学”鼻祖的身份受到热捧;当李安把其《色.戒》搬上影视世界时,似乎又出现了新一轮张爱玲热潮。对一个具有强烈“文以载道”传统的民族来说,在热捧的同时势必难以回避作家的家国观念。目前在诸多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研究中,有较多论文论及她的女性意识、历史意识、家族意识,其中触及到张氏家国观念的因子都将成为本论文研究的基础与起点。文章对“家国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进行梳理,然后阐释了张爱玲作品中家国观念的表现,最后指出张爱玲家国观念叙述的影响。
关键词:张爱玲;家国观念;表现;解读
目录
引言 (1)
一、“家国观念”的界定 (1)
二、张爱玲作品中家国观念的表现 (2)
(一)家与家族经验叙事 (2)
(二)对住所与故乡的眷恋 (4)
(三)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 (6)
三、张爱玲家国观念叙述的影响 (7)
结语 (8)
赏析张爱玲作品 - 《封锁》
赏析张爱玲作品—《封锁》
《封锁》讲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产生爱情的最大障碍;并且他们可以有时间闲得无聊,这使得爱情的欲望能够产生。两者障碍的消除和欲望的产生是“艳遇”故事在逻辑上能够成立的前提,“旅行”是实现这个前提的标准化模式。我们可以把电车看作一个封闭的空间,它隔离了正常的生活空间,人和人之间许多不利于爱情发展的关系被排除了,只剩下比较单纯的乘客关系,并且具有了向爱情关系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还有时间因素,市内交通毕竟不同于长途旅行,所以张爱玲必须把时间封锁起来,人为地让时间停滞或延长。
此外,《封锁》中的人物也一般地符合“艳遇”故事的要求--孤男寡女。人们都存在某些缺乏,意识或潜意识中存在着欲望。翠远的缺乏是“好人”的缺乏,她“象一教会派的少奶奶”,“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驰的,没有轮廊”,“很有讣闻的风味”。真实的生命对于她就像从希伯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 ........................................................... 2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 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 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 参考文献 .................................................................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象 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象 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
张爱玲《小团圆》中九莉的形象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张爱玲《小团圆》中九莉的形象分析
学 号:201306010429 学生姓名:张德慧 指导教师:马国骏 所在学院:文学院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2017年 5月
北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
声 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全部资料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我对论文的原创性负责。
签 名:
2017年 5月 30日
I
北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
中 文 摘 要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中体现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说当中的女人主公九莉敏感、自卑、内向、冷漠,她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和戒备,这一切源于她的情感缺失。九莉的家庭环境复杂,她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温情,反而是亲眼见证了亲人间为了利益的不断厮杀。父母的冷漠自私给九莉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根植在她血液中的创伤使她内心既渴望温情但又不相信有温情的存在。九莉的矛盾心理伴随着她的生活,爱情的幻灭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本文从张爱玲的创作动机入手进行分析,探究九莉的性格特征、性格成
张爱玲《小团圆》中九莉的形象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张爱玲《小团圆》中九莉的形象分析
学 号:201306010429 学生姓名:张德慧 指导教师:马国骏 所在学院:文学院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2017年 5月
北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
声 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全部资料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我对论文的原创性负责。
签 名:
2017年 5月 30日
I
北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
中 文 摘 要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中体现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说当中的女人主公九莉敏感、自卑、内向、冷漠,她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和戒备,这一切源于她的情感缺失。九莉的家庭环境复杂,她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温情,反而是亲眼见证了亲人间为了利益的不断厮杀。父母的冷漠自私给九莉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根植在她血液中的创伤使她内心既渴望温情但又不相信有温情的存在。九莉的矛盾心理伴随着她的生活,爱情的幻灭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本文从张爱玲的创作动机入手进行分析,探究九莉的性格特征、性格成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马意象及其文化的传承
篇一:中国文学作品中人鱼意象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关于人鱼的传说历来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由于其背后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成为文学创作的丰富题材。本文通过探讨对比人鱼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的演变过程,阐述人们通过人鱼形象来表达爱欲、死亡等主题的表现方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民族文化心理,以此表现人鱼形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人鱼 演变 文化内涵
中国有关人鱼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袁光、孙冬梅 2014)。作为记录中国神话的重要典籍,《山海经》描绘了众多神人形象,人鱼神人形象是该典籍中人兽合体类形象之一。该书对人鱼的描述首见于《南山经》,“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海内南经》首次提出了鲛人的说法,“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胸国,皆郁水南。注:离耳,搜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澹耳也,在朱崖海诸中;雕题,葱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2]其中的鱿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黄雪敏 2009)。又如《海内北经》记载“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3]此外,《西山经》中直接提到“人鱼”这一说法,“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4]。
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歌词与旋律相结合后成为歌曲,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组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因此,歌曲是具有艺术性、音乐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和语言功能的音乐。完美的歌唱是由3种美的因素构成的:一是歌唱者的音色美和音色变化美;二是歌曲的音乐旋律美;三是歌唱者通过歌词的诗性美与情感意境体验使歌唱饱含情感色彩美。此3种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一个歌唱者只注重了前两种因素而忽视了第三种因素,就容易产生“唯声论”的倾向。只会炫耀歌唱技巧、嗓音条件而不懂得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演唱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恰恰失去了歌唱艺术的灵魂——人的情感。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它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将歌曲所要表达的复杂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词的文学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就歌曲演唱而言,丰富的情感积累、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与发声技巧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在能较好地驾驭歌曲演唱技术的同时,又能深刻地理解歌曲,并通过歌曲情感的体会,融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将声与情相融,以达到高质量演唱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在具备了“声”的技巧外,还要注重“情”的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