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产科诊疗常规(DOC)
产科诊疗常规
前置胎盘
概述:是妊娠28周后胎盘覆盖于子宫下端或子宫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 一、临床症状及体征
1 症状:妊娠晚期无诱因反复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
2 体征:一般情况与出血量相关,因子宫下端有胎盘占据,影响先露入盆,先露部高浮,
易并发胎位异常。临产时检查宫缩为阵发性,间歇期子宫完全松弛。
3 超声可明确看到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可确定前置胎盘的诊断和类型。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1 期待疗法:在保证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孕周,以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 住院,绝对卧床休息
? 纠正贫血,如失血过多可输血。
? 孕28-34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 ? 孕34-35周,出血量<200ml,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
? 反复出血或出血时间长,应给予止血药、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终止妊娠:如无活动性出血,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周已超过36-37周;一次性阴道出
血>200ml。
? 剖宫产:中央性前置胎盘大量或反复出血,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最为迅速。
? 阴道分娩:凡部分性前置胎盘或边缘性前置胎盘,临产后胎膜自行破裂,无活动性
出血者,在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
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第一章 妇科手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妇科腹部手术常规 第二节 妇科阴道手术常规 第三节 宫腔镜治疗常规 第四节 腹腔镜治疗常规
第五节 子宫动脉栓塞术常规
第二章 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会阴切开缝合术
第二节 产钳术常规(低位产钳) 第三节 胎头吸引术常规 第四节 剖宫产术常规 第五节 催产素引产常规 第六节 人工破膜常规 第七节 毁胎术常规
第八节 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常规 第九节 妊娠期宫颈内口缝合术常规 第十节 外倒转术常规
第十一节 新生儿窒息复苏常规
第一章 妇科手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妇科腹部手术常规 一、术前准备 1.血液:
1)血常规:超过一周者应复查。 2)血小板。 3)出凝血时间。 4)血型。 5)肝功能。 6)肝炎分型。 7)肾功能+离子。
8)梅毒+艾滋病毒抗体。(如USR+HIV-Ab) 2.尿常规 超过一周者应复查。
3.胸片 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肾)、妇科B超,必要时CT、MRI检查。 4.疑有胃肠道疾病来源者,消化道造影,胃镜及纤维结肠镜。 5.已婚妇女均作滴虫、霉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稿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常见疾病诊疗
1、心脏骤停
2、急性心肌梗死
3、急性左心衰竭
4、高血压急症
5、心律失常
6、支气管哮喘
7、急性脑血管病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过敏反应
10、电击
11、溺水
12、中暑
13、急性中毒
14、动物性伤害
15、创伤
16、颅脑损伤
17、胸部损伤
18、四肢损伤
19、烧(烫)伤
20、阴道出血
21、产后出血
22、胎膜早破
23、急产
第二章 常见症状院前诊疗
1、休克
2、头痛
3、胸痛
4、腹痛
5、高热
6、呼吸困难
7、气道异物
8、眩晕
9、燥狂行为
10、呕血
11、咯血
12、昏迷
13、抽搐
14、小儿热性惊厥
15、腹泻
第三章 急救技术操作
1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1、心肺复苏术
2、电除颤/电转复术
3、气管插管术
4、环甲膜穿刺术
5、临时体外无创起搏术
6、吸痰术
7、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
8、胸腔穿刺术
9、股静脉穿刺术
10、气道异物阻塞清除术
11、创伤救护技术
12、搬运伤员的基本技术
2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第一章 常见疾病诊疗
—、心脏骤停
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稿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常见疾病诊疗
1、心脏骤停
2、急性心肌梗死
3、急性左心衰竭
4、高血压急症
5、心律失常
6、支气管哮喘
7、急性脑血管病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过敏反应
10、电击
11、溺水
12、中暑
13、急性中毒
14、动物性伤害
15、创伤
16、颅脑损伤
17、胸部损伤
18、四肢损伤
19、烧(烫)伤
20、阴道出血
21、产后出血
22、胎膜早破
23、急产
第二章 常见症状院前诊疗
1、休克
2、头痛
3、胸痛
4、腹痛
5、高热
6、呼吸困难
7、气道异物
8、眩晕
9、燥狂行为
10、呕血
11、咯血
12、昏迷
13、抽搐
14、小儿热性惊厥
15、腹泻
第三章 急救技术操作
1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1、心肺复苏术
2、电除颤/电转复术
3、气管插管术
4、环甲膜穿刺术
5、临时体外无创起搏术
6、吸痰术
7、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
8、胸腔穿刺术
9、股静脉穿刺术
10、气道异物阻塞清除术
11、创伤救护技术
12、搬运伤员的基本技术
2
急诊科常用的诊疗常规
第一章 常见疾病诊疗
—、心脏骤停
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 股动脉穿刺术 二、 股静脉穿刺术
三、 股静脉穿刺术(儿科)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 五、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程序 六、 肺癌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七、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操作技术规范 八、支气管动脉栓塞 九、子宫动脉栓塞术 十、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十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操作技术规范
十二、髂内动脉栓塞术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股动脉穿刺术
适应症:
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术者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注意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学海无涯苦作舟!
3、术前应向患者
妇产科护理操作规范
妇产科护理操作规范
一、坐浴
【目的】
1.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轻外阴炎症与疼痛,
使创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
2用于外阴、阴道手术前的准备。
【用物准备】
坐浴椅、消毒用的坐浴盆、药物、纱布或干净小毛巾。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遵医嘱配臵坐浴溶液或温开水。坐浴温度以病人舒适为宜,一般为38~40℃。
2.将坐浴盆臵于坐浴椅上,嘱病人排空膀胱后将整个外阴部浸泡在药液或温开水于
中20~30分钟。
3.坐浴后擦干会阴部,有伤口者局部换药。
【注意事项】
1.坐浴溶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烫伤皮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整。
2.坐浴水量不易过多,以免坐浴时外溢。
3.阴道有出血者禁止坐浴。
二、阴道灌洗
【目的】
1.清洁阴道,促进阴道血液循环,减少阴道分泌物,缓解局部充血。用于控制和治
疗阴道炎症、宫颈炎。
2.用于妇科手术前的阴道准备。
【用物准备】
垫巾、窥阴器、灌洗筒、橡胶单、橡皮管、灌洗头、弯盘、污物桶、适宜温度的灌洗
溶液、阴道用药、无菌纱球。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暴露会阴部。
2.将灌洗筒挂于距床沿60~70cm的高处,排去管内空气,试水温适当后备用。
3. 用灌洗液先冲洗外阴,将窥阴器插入阴道内,将灌洗头沿阴道侧壁插人至后穹窿处
开始
实用文库汇编之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实用文库汇编之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
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1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2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
中医诊疗常规
中医科诊疗常规
一、 各科的诊断治疗护理均应直接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长有机结合,不断提
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 运用中医传统的方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辩证施治。
三、 临床治疗中,可用中西医两种理论指导实施,在中医辨证中,要充分利用西医
检查工作,并尽可能明确西医诊断,使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
四、 通过望、闻、问、切将四诊收集材料进行归纳,运用八纲辩证加以初步分析概
括,分清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再根据治病的症状特点和起病情况,辨清病因,急性热病需结合卫气营血辩证或结合六经辩证,内伤杂病需结合脏腑辩证,确定治病部位在何脏腑然后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五、 诊断通用上述方法,综合分析疾病主证在部位,病理病因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等,
最后得出概括以上各项并能指示治疗方向的病证或 型,即为中医的辩证结论等。
六、 中医治疗原则要从整体观出发,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根据治疗原则确定
治法,根据立法,选择恰当的方剂,经方、时方、验方等。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加减成处方,如无适当的成方可根据法组方。
七、 中药处方,掌握辩证论治,药名横写每行3味至4味,需排列整齐,以便查对。 八、 中药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最新版规
诊疗常规(1)
一、宫颈癌
宫颈癌(carcinama of the cervix uteri)是发生于子宫颈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死亡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7位。发达国家的官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达90%,晚期仅为10%。普查对宫颈癌的早期诊疗具有肯定作用。
【病因】
宫颈癌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已证实下列因素与宫颈癌发病明显相关,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宫颈癌发病有重要意义。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现已间接证实HPV有致宫颈癌作用。HPV感染的病人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HPV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HPV有60余种亚型,不同亚型与不同的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病情相关。CIN以6、11、16型为主,鳞状细胞癌以16、18、31型为主,腺癌以18、16型为主。最近,已成功研制出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6型的疫苗,有效率高达100%。
(2)疱疹病毒(HSV):研究的间接证据发现疱疹病毒Ⅱ型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3)其他病原体:有研究提示人巨细胞病毒、梅毒、滴虫、衣原体、真菌等感染也可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3.其他宫颈癌发
ICU诊疗常规
PICU常见危重症诊疗常规
目 录
1.ICU收治病种指南 2.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3.儿科SIRS、脓毒症等定义 4.器官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5.Glasgow昏迷评分 6.改良急性肺损伤评分 7.脏器或系统功能评分 8.死亡风险评分
9.ICU检验常规MSOF诊断标准 10.危重病人的基本监护常规 11.PICU医嘱常规 12.各类抢救医嘱示例 13.心肺脑复苏操作常程 14.ICU脓毒性休克诊疗方案 15.DIC诊断标准
16.急性呼吸衰竭诊疗常规 17.重症哮喘诊疗常规
18.危重病人应激反应诊疗常规 19.胃肠外营养常规 20.急性中毒诊疗常规 21.病历写作注意事项
22.正常年龄心率、血压平均值 23.生理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24.病历医嘱注意事项
ICU收治病种指南
心血管系统
1、 各种原因休克、心力衰竭、心肺复苏后、高血压危象、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需要监测动脉、中心静脉及肺动脉压
2、 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扑、颤,病窦综合征,Ⅱ以上房室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或需临时安装起搏器
呼吸系统
1、 OI≤300mmHg,或Fi O2>0.5才能维持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