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十四章知识点1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知识点与例题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知识点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一、电是什么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
的轻小物体。
若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若相互排斥,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中考例题1】已知A球带正电,从图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电,C球。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电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
能的转化:机械能→ 电能
【中考例题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
1
【中考例题3】、有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其中一定带电的是,一定不带电的是,不能确定的是。
4、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1)验电器结构特点:金属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教案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0/29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盘古开天壁地”的故事:公元前一百万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
【教师提问】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那么,太阳离我们多远呢?你可以计算一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光的速度为3×10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一个图形。
联系:两者都有完全重合的特征,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二、轴对称的性质
1、定义——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2、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
2017年春季学期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共22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 §11.1.1 变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t时 s千米 1
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第十四章十五章整章教案
人教实验版数学
八年级
(2005-2006学年上学期)
§14.1 轴对称
课时安排 3课时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对形形色色的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分析,逐步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时,轴对称也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从而得到两个图形对称轴. 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本节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对称现象的欣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形成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注重使学生经历探索轴对称性质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4.1.1 轴对称(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总结
一、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
A
叫做分式。 B
11a2 b2
例1.下列各式,,x+y,,-3x2,0 中,是分式的有( )个。
x 15a b1a2 b2
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从题目中我们知道 和是分式,所以
x 1a b
本题的答案是2个。
二、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B≠0】 分式没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B=0】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B≠0且A=0 即子零母不零】
2x 13 x2
例2.下列分式,当x取何值时有意义。(1); (2)。
3x 22x 3
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式的分母不为0的掌握,因为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所以,(1)中我们知道3x+2≠0,得到x≠- 2/3,(2)中我们知道2x-3≠0,得到x≠ 3/2. 例3.下列各式中,无论x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1x3x 1x2
A. B. C.2 D.2
2x 12x 1x2x 1
答:本题考察学生对分母不为0的掌握,A、B选项当x=-1/2的时候分母为0,故排除,C选项当X=0时分母为0 。所以此题只能选D。
2x 1x2 1例4.当x______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
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1、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
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
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2,
∵CA=CB ,
直线m ⊥AB 于C ,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3,
∵CA=CB , 直线m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概念: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a(a>0) 22(1)(a)=a (a≥0); (2)a a
0 (a=0);
5.二次根式的运算:
a(a<0)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 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 比较数值的方法
(1)、根式变形法
当a 0,b 0时,①如果a
b a
b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无实根;Δ≥0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2+bx+c0 a≠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解为:
②解为:
③解为:
④解为: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配方法
①二次项的系数为“1”的时候:直接将一次项的系数除于2
八年级数学下册 几何证明初步知识点
第十一章 几何证明初步知识点整理
1. 定义: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2. 命题:对事情进行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例如,下列句子都不是命题:
(1)你喜欢数学吗?(2)作线段AB=CD.⑶清新的空气;⑷不许讲话。 3.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4. 反例: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5.公理: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这些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本套教材以下列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