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锂合成工艺
“氟化锂合成工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氟化锂合成工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氟化锂合成工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纯氟化锂的合成工艺进展
氟化锂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氟化物,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纯氟化锂的合成可分为直接合成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直接合成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工艺,与湿法相比较,干法具有工艺简单、投资低、适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采用溶剂萃取法可使氟化锂产品中的过渡金属质量分数降至10-9级,特别适用于制造光学纤维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
第4 3卷第 5期2 1年 5月 01
无机盐工业I NORGANI CHEMI C CAI I 5 NDUS TRY 1 5
高纯氟化锂的合成工艺进展于剑昆(明化工研究院,黎河南洛阳 4 10 ) 7 0 0
摘
要:氟化锂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氟化物,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纯氟化锂的合成可分为直接合成在
法、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接合成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工艺,湿法相比较,法 离直与于
具有工艺简单、资低、投适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采用溶剂萃取法可使氟化锂产品中的过渡金属质量分数降至1级,别适用于制造光学纤维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 0特
关键词:化锂;氟直接合成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中图分类号:Q11 1 T 3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 6— 90(0 1 0 10 4 9 2 1
2018年电池级氟化锂现状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目录)
中国电池级氟化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5年)
报告编号:2163801
中国产业调研网 www.cir.cn
电池级氟化锂 中国电池级氟化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5年)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投资机会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供需状况 产业竞争格局 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研究报告 发展前景趋势 行业政策法规 重点企业分析 行业宏观背景
一份专业的电池级氟化锂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电池级氟化锂现状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电池级氟化锂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电池级氟化锂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电池级氟化锂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电池级氟化锂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电池级氟化锂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氟化钾生产工艺简介
用无水氟化氢(AHF)中和法生产工艺并喷雾干燥法
制备高活性氟化钾(KF)简介
一、氟化钾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氟化钾(分子式:KF 外分子量 58.10)熔 点 858℃,无色立方结晶,易潮解,沸点:1505℃,溶于水、氢氟酸、液氨,不溶于醇,相对密度(水=1)2.48
氟化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各种金属或合金的助熔剂,还可用于玻璃雕刻、食品防腐、医药、农药、染料和电镀等行业。KF在化学合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作有机物合成用的氟化剂或催化剂,还可用作吸收水分和HF用的吸收剂,它还是制备氟氢化钾的主要原料,后者是电解制氟用的电解质。此外,它还可用于合成氟铝酸钾、氟铝红柱石和TiF4等。由于F原子体积小、电负性大、电子云密度高,故含氟化合物具有许多特殊性能。通常将比表面积>1.3m2/g、粒径在1-15μm、水分质量分数在0.05%-0.3%的KF称 高活性KF。它与普通KF相比,可使芳香族化合物的氟化效率 20%-50%,脂肪族化合物的氟化效率提高30%-70%。 二、 市场分析:(查无资料) 三、几种KF制备工艺简介 1、 以萤石作原料制备KF的工艺
以萤石作原料制备KF的E艺是使萤石与K2CO3或KOH在高温下熔融煅烧
全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图文
全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全氟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全氟烃化合物、全氟醚和全氟胺累化合物;另一类为氟氯碳化合物(氟利昂)和氟溴碳化合物(哈龙)。由于这两类化合物在工业界有重要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有关这两类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氟化学研究中的基本内容,因此非常有必要再在此对他们进行论述。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 合成 应用 【正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连接的氢被氟取代的一类元素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全部碳-氢键都转化为碳-氟键的化合物称全氟有机化合物,部分取代的称单氟或多氟有机化合物。由于氟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多氟有机化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表面活性和优良的耐温性能等特点。
一、 高价金属氟化物的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核燃料生产需要特种全氟油脂,促使人们对 全氟烷烃的生产方法进行多种途径的探索。其中醉成功的是利用高价金属氟化物对烃(包括卤代烃和芳烃)的简介氟化法,它包括气相氟化和液相氟化。
高价金属氟化物的氟化主要是指碳氢化合物的氢被氟取代,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中的双键和芳香体系也将被氟化,但通常氟原子不会被氟化。
在合成全氟碳化合物中,常使用的高价金属氟化物主要是三氟化钴(CoF3)。三氟化钴对碳氢化合物的氟化过程为两步反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
毕业论文(设计)
2012 届
题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专业
学生
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04-10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班级日期2012-04-10
1、论文(设计)题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2、论文(设计)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容和工作量,最好是独立完成。(2)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3)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4)文献工作扎实,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论文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其最新进展。(5)格式规,严格按系部制定的论文格式模板调整格式。
(6)所有学生必须在月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3、论文(设计)日期: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10日
完成日期2012 年4 月10日
4、指导教师签字: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报告
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摘要:在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上大约有10 %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氨主要用于农业,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70 %的比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这
无水氟化氢工艺操作规程教案
氟化氢分厂操作规程
反应岗位工艺操作规程
一、岗位任务及管辖范围
1、岗位任务:
本岗位的主要任务是将来自原料酸罐区的98%硫酸送到吸收塔后进入洗涤塔,将发烟酸输送到混酸槽,与从硫酸洗涤塔回流来的混酸酸进行混合后进入反应转炉与氟石粉进行反应.
2、管辖范围:
操作室内的DCS原料计量页面、反应粗制页面,硫酸、发烟酸计量,反应转炉,外混器,失重秤,运粉搅龙,洗涤塔等设备及其连接的管道,均由巡检配合反应岗位实行维护保养及正常操作。
二、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1、产品及物料的物化性质
萤石粉
萤石又称氟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萤石粉。化学成分:CaF2 。比重3.18。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钙离子和8个氟离子。常见颜色:绿、蓝、棕、黄、粉、紫、无色等。
AHF生产用氟化钙的质量标准:
水分(烘干后)≤200ppm
100目透过率≥80%
氟化钙≥97%
二氧化硅≤1.5%
碳酸钙≤0.5%
98%浓硫酸
- 1 -
氟化氢分厂操作规程
- 2 - 98%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其中浓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98.3%时,熔点:10℃;沸点:338℃。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
1聚酯合成工艺
1聚酯合成工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由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经逐步增 长的缩聚反应而成的。BHET的合成有两种方法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的酯交换法(DMT法), 反应式为 DMT+EG=BHET+2CH30H
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的直接酯化法(TPA法), 反应式为 TPA+2EG = BHET+2H20 我们研究第二种
TPA和EG 直接酯化反应,形成含有BHET和少量短链低聚物的预聚体,而副产物水可以 经分馏系统排出
酯化温度 250 ----265 反应压力 1.2~1.8x10 5 停留时间 180~360MIN 聚合度 4~6
在酯化阶段主要的设备一般是两个酯化反应器。
在PET合成中,要获得足够高的反应速度就必须用到催化剂,但是一些催 化剂也会加速副反应的进行。酯化反应,还有酯基转移反应可以分别用质子或羧 基官能团催化。在酯化反应中,羧基的浓度是足够高的,而不需要再额外添加催 化剂。然而,在一些工业化生产中,其金属催化剂和稳定剂却都是在这一反应阶段加入的。在缩聚过程中,羧基的浓度因太低而不足以有效地催化反应,因此要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是不可避免的,
合成氨工艺合成工段仿真软件
合成 第一章 工艺原理
氨的合成是氨厂最后一道工序,任务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和气直接合成为氨。然后将所生成的气体氨从未合成为氨的混和气体中冷凝分离出来,得到产品液氨,分离氨后的氢氮气体循环使用。
一、 氨合成反应的特点
31H2?N2?NH3?Q 22氨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这一化学反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是可逆反应。即在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也分解成氢气和氮气。 (2) 是放热反应。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 (3) 是体积缩小的反应。
(4) 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较快的进行。
二、 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
1、 平衡常数 氨合成反应的平衡常数Kp可表示为: Kp=
p(NH3)
P1.5(H2)?p0.5(N2)式中p(NH3)、p(H2)、p(N2)-----为平衡状态下氨、氢、氮的分压。
由于按合成反应是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定律可知,降低温度,提高压力,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因此平衡常数增大。
2、平衡氨含量 反应达到平衡时按在混和气体中的百分含量,称为平衡氨含量,或称为氨的平衡产率。平衡氨含量是给
合成氨的工艺
以煤为原料合成氨
1概述
氨(Ammonia,旧称阿莫尼亚)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上使用的氮肥,除氨水外,诸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生产。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铵根离子 :NH4 ;其中氮的化学价为+ 3 ;NH3是氨气。
+
1.1发现和历史
1.1.1怎样固氮——问题浮出水面
氨(Amonia),分子式NH3,1754 年由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石时发现。1784 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C.L.Bertho
聚合化学合成工艺
一、聚合物合成工业与生产工艺概述 1. 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原料准备与精制、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聚合反应、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 2. 比较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1)间歇生产(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当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时,将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卸出):
a. 不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b. 反应器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c. 优点:反应条件易控制,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
(2)连续生产(单体和引发剂(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连续不断地流出聚合反应器):
a. 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所得产品的质量规格稳定。 b.适合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 c. 缺点: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 3.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哪些及特征:
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单体、引发剂、溶配方主要成分 单体、引发剂 剂 单体介质体系 均相 不易散热,可连续生产特征 和间歇生产 和间歇生产 均相 散热一般,可连续散热容易,间歇生产 续和间歇生产 发剂、水、分散剂 非均相 水、乳化剂 非均相 散热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