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评析
“小学科学案例评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科学案例评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案例评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一、在交流阶段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搭支架》一课的教学 海南省詹州市那大七小 杨莉花
《搭支架》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 背景描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搭支架》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
二、本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他组的支架有什么建议? 三、各小组开始搭高塔。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高塔的形状,然后画出塔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塔需要的基本的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高塔。
2.各组的高塔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塔的高度,并检测塔的承受力(以放作业本的多少为准),然后填写好教科书第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小学科学案例科学探索需要“实事求是”
科学探索需要“实事求是”
案例背景:
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实事求是”更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中的点滴细微之处,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渗透“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良好时机,在学生的科学探究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案例叙述:
记得有一次执教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要求学生观察蜗牛,并画一只所观察到的蜗牛。学生边观察边交流,对蜗牛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我在各小组巡视,参与他们的讨论,顺便了解各组的观察记录。一圈转下来,我发现不少学生全凭个人的印象随意地画蜗牛,各组画的蜗牛共有四种: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事实上,虽然学生所观察的蜗牛加起来有几十只,但正确的“模样”只有如“图四”一种。课前我也观察过大大小小近百只蜗牛壳,全是右旋无一左旋的,这一生理现象应该与地理位置有关。观察记录与事实不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我估计是学生“想当然”、“凭印象”画蜗牛所致,此蜗牛并非他们按照所观察的蜗牛一笔一画如实记录的。这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019年整理小学科学案例:难道权威也会有错?
难道权威也会有错?
叙事背景:
科学新课程教材启用了之后,我也是第一次教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本来以为老教材也有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容,这次新教材把这方面的内容用一个单元的时间来教学,应该是降低了难度。但仔细一看,其实有很多新的内容:比如世界时区,这是以前初中才开始学的;比如傅科摆,以前初中的教材也没有;比如昼夜交替的解释,以前就是老师灌输教学的,现在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究人类探索了1000多年之久的真理,难度也是可想而知。所以首先我就打算好好钻研一下教材,思考一下教法。
叙述过程:
谁知道在教学第一课《关于时间》时,我就遇到了难题。我发现科学教材就有矛盾之处。比如文中62页第一句话是这样的:“当北京时间是12点的时候,英国伦敦是4点,法国巴黎是5点,美国纽约是23点。”但是在下一页大饭店里挂着的钟表图中,有北京、巴黎、纽约的时间却与上述说法不同。在北京时间显示10:20的时候,巴黎时间却是2:20,纽约时间却是22:20(钟表时间是晚上10:20)。根据北京所处世界时区东八区,巴黎东一区,纽约西五区来计算,63页的钟表插图是有些谬误的。但我很有些疑惑,因为我曾经去听过我们科学学科的权威章鼎儿老师的讲座,谈到他对本套教材的评价,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张继承
写作说明
一、教学案例背景。
本堂课是张继承老师于2006年11月份参加“宁乡县优秀课定级达标”活动中的一堂参评课。授课地点是教者所不熟悉的宁乡县大成桥中学,由于该次活动中参加授课的教师有五位所授内容均为《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且均安排在同一个班级授课,所以教者面对学生学习同一内容所可能产生的情绪状况和实际教学情况,作了相
应的调整,以真正适应学生学习。案例内容均是按照课堂实际情况予以记录。
该堂课被县教研室评委当场认定为优秀课,称:以“大气”而区别于其他课。
二、设计理念。
本堂课所呈现的主要理念和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4.教者灵活得体的教育机智。
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案例6则
小学科学课案例6则
1.交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权力
——两堂小学科学课的反思
探究式学习随着课改进入教师视野后,已成为科学教师提得最多的词语,也成为科学课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与误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探究学习的本质认识不足。普遍表现为将探究学习简单化、程序化,认为只要结论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得出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究过程,或者探究的目的只是按部就班地为生成教师的结论服务。这些认识和行为的局限使探究式学习失去了本质和精粹,下边试通过两个案例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两个三年级科学课案例
案例一:“按步骤使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讨论身边的物质的沉浮情况: (1)、报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报纸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 (2)、瓶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做一做,引出同样的瓶盖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 2、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 学生发表观点。
3、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
(1)、出示7种不同的物体,讨论哪些浮,哪些沉? (2)、学生进行实验;
(3)、分析实验结果,设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
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评析
儿童科学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很好奇地问,喜欢探索爱情活动,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的现象和事物,如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爬在地上的蚂蚁,电视上出现的图像,甚至是孩子们自己的黑匣子或小身体.腹部的肚脐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经常喜欢它进行科学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儿童的科学活动,如何使儿童的科学活动发挥最大,一直是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该从我们周围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注意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找到乐趣和奇迹,帮助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这样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不远,科学就在身边”.
新的《纲要》指出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活跃的探险家,研究人员和发现者,以及积极的知识和经验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领导者.教师应该努力为儿童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真正的研究过程”,让孩子真正“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儿童必须首先通过感知,熟悉,质疑和回忆来清楚自己的研究对象,并提出他们真正关心或怀疑的问题;然后分析他们面临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经验进行
推测和假设;通过实际验证来验证问题;结论是
小学音乐歌曲《小螺号》教学案例与评析
让情感和美育融为一体
—人音版小学音乐歌曲《小螺号》教学案例与评析
关键词:
情感 美育 融为一体
[背景会析]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将给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农村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让学生的情感和养育融为一体,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农村的音乐课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现在就以《小螺号》这首歌曲为例,来谈谈农村音乐课的新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了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我们上音乐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感受、体验、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太阳》教学案例评析_彭慧琴
《太阳》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第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 - 图文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凌
一、课题的提出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强有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活动范围、通讯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能在知识社会存在和参与发展的基础。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加强科学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
2、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今天,信息爆炸性的增长使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
巧妙嫁接,让课堂意外变得精彩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
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但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让教师防不胜防。既有人为的因素,如实验器材摔坏了;小手划破了……也有自然因素,如室外观察活动时下雨了,实验器材不精确等等,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得之前设计出的“完美教案”时常搁浅,措手不及,但这样的一些“意外”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细细品味这些“意外”后,竟发现它们是如此精彩。我在执教《光和影》这节课时,就遇到这样一个意外。 【教学背景】
《光和影》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来理解光和影之间的规律。为此我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为每组准备了手电筒、木块等实验器材。本堂课的探究活动需要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实施,这样效果会好些。可是上课那天却出现了意外,那天下午第二节课我领着学生一到实验室就傻眼了,一束强烈的阳光从南面中间窗口斜射到实验桌上,实验室变得明亮无比,窗帘也挂不上去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