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2课教案
- 1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2课教案
2、我们前一段时间学过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我国古 代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本文同样是写桥,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作者画家吴冠中的眼里, 桥的魅力在哪里?(学生尽量找文中的语句回答) 3、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
举了大量的例子, 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 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明确:1、字词: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毫、厘,计量的小单位。 2、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 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 境之美, 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 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 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 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 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这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四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习记录卡练习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示范教案
5 藤野先生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3.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人物典型事例,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品读语言,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本文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2.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暗两条线索的结合使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关于老师,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藤野先生》一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示范教案
5 藤野先生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3.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人物典型事例,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品读语言,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本文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2.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暗两条线索的结合使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关于老师,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藤野先生》一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示范教案
13 背 影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积累“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蹒跚、颓唐”等词语。 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写作的独特视角以及叙述的详略得当。 过程与方法
1.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解答为何作者会以“背影”为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悟作者和父亲之间的深厚情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察父母关爱之情,常怀感恩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
1.紧紧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的四句话深入探究、自主体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体会父亲的四句话。 2.赏析课后“积累拓展”中的四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陪伴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写父爱的很少。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说明了贤明的父亲兄长,严格的老师朋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设计教师:孙家祥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
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 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文艺作品与战争 铸剑为犁应有日 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
第一课 新闻两则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