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初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阳光课堂,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设计理念:】

正确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整合教材,将课堂真正交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感悟,实现教学相长。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建立和靖难之役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合作探究新知、史料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个虚拟的历史人物张生在明朝的经

明朝君权的加强1 集体备课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汪疃中学第 周 历史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课题 设计者 明朝君权的加强 参与者 所需课时 1课时 辅助手段 课件 学案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还有材料解析和归纳概括,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学习 目标 君权的措施;通过对比明太祖行政改革前后的变化和观看微视频,理解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 难点 整体 评价 设计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1.通过课末检测题,90%以上的学生完成识记层面的学习任务。 2.通过合作探究和材料解析,85%以上学生完成理解层次的学习任务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问答80%以上的学生达到过程性评价“良”的水平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主要是北京电视台《档案》节目组想做一期有关“明朝君权加强”的节目,邀请大家为他们的节目做记者调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调查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建文帝、明成祖(出示图片), 了解他们是怎样加强君权的。《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君权的加强1 集体备课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汪疃中学第 周 历史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课题 设计者 明朝君权的加强 参与者 所需课时 1课时 辅助手段 课件 学案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还有材料解析和归纳概括,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学习 目标 君权的措施;通过对比明太祖行政改革前后的变化和观看微视频,理解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 难点 整体 评价 设计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1.通过课末检测题,90%以上的学生完成识记层面的学习任务。 2.通过合作探究和材料解析,85%以上学生完成理解层次的学习任务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问答80%以上的学生达到过程性评价“良”的水平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主要是北京电视台《档案》节目组想做一期有关“明朝君权加强”的节目,邀请大家为他们的节目做记者调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调查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建文帝、明成祖(出示图片), 了解他们是怎样加强君权的。《明朝君权的加强》

6下历史第16课提纲 明朝君权的加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6下历史第16课提纲 明朝君权的加强

1、 1.1368 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年号为洪武。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2.明太祖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秦朝建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3.明朝君权高度强化的表现是厂卫的设置。明朝实行“厂卫”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 4.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6、“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 朱棣 反对 建文帝 的战役。与唐太宗的玄武门兵变类似。 7.明时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明太祖时,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设置特务机构厂(明成祖)卫(明太祖),加强对臣民进行监视;。 (3)明太祖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4)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5)明成祖实行削藩政策。

8、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焚书坑儒”)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度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视频导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读书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

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四

学优练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新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1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二、知识概览图 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迁都: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实行削藩政策 文化: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三、新课导引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于农民,给地主放过牛羊,也做过和尚,

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个穷朋友从乡下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

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

明朝遗人思念明朝的诗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句句血泪

“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
——明朝遗人思念明朝的诗句

时志明著的《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中说:“明末的士子学人,忠臣英烈,远甚前朝各代,纵然南宋之遗臣烈士在形态上亦非其比”。

  


又说“无论时世之艰迫,阵容之强盛,气节之凛然,任何一个时代的节烈之士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 。

[ 转自铁血社区 ]




“明末清初,激于大义振臂而起的英烈之士,何止万计,在二十四桥之地顿成焦土,六朝繁华皆为人间地狱,千里莺啼的江南顷刻成罪恶渊薮的危殆之际,从朝堂到草野,凡具忠义之心,受天地正气熏染的志士仁人,他们不管是伏处民间的布衣,还是世受国恩的廷臣,都欲奋力做飞蛾一扑,以期用鲜血和生命与凶残骄悍的民族入侵做殊死搏斗,最终存中华民族一线正统之脉” 。




《明遗民录》作者写的《异史氏与诸同志书》中说“又思宋明以来,宗国沦亡,孑遗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隐忍苟活,终身穷恶以死,殉为国殇者,以明为尤烈” 。




夏完淳被清兵所抓,过江宁,望见钟山的时候,大笑说:“我得归骨于高皇帝(朱元璋)孝陵,千载无恨!” 他写的《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

明朝遗人思念明朝的诗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句句血泪

“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
——明朝遗人思念明朝的诗句

时志明著的《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中说:“明末的士子学人,忠臣英烈,远甚前朝各代,纵然南宋之遗臣烈士在形态上亦非其比”。

  


又说“无论时世之艰迫,阵容之强盛,气节之凛然,任何一个时代的节烈之士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 。

[ 转自铁血社区 ]




“明末清初,激于大义振臂而起的英烈之士,何止万计,在二十四桥之地顿成焦土,六朝繁华皆为人间地狱,千里莺啼的江南顷刻成罪恶渊薮的危殆之际,从朝堂到草野,凡具忠义之心,受天地正气熏染的志士仁人,他们不管是伏处民间的布衣,还是世受国恩的廷臣,都欲奋力做飞蛾一扑,以期用鲜血和生命与凶残骄悍的民族入侵做殊死搏斗,最终存中华民族一线正统之脉” 。




《明遗民录》作者写的《异史氏与诸同志书》中说“又思宋明以来,宗国沦亡,孑遗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隐忍苟活,终身穷恶以死,殉为国殇者,以明为尤烈” 。




夏完淳被清兵所抓,过江宁,望见钟山的时候,大笑说:“我得归骨于高皇帝(朱元璋)孝陵,千载无恨!” 他写的《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

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

明朝的土地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明朝的土地制度

第一节明代土地制度的形式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国家的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田赋(又称田租、税粮),是为税收的正项。“赋从田出”。有了土地,才能有田赋。土地,要依靠农民开发耕种。为了使农民能够勉强生活下去,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就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历代封建皇朝为了保障田赋收入,无不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建立了一套土地制度,并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时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所谓土地制度,一般是指土地的分配与所有权的归属;土地的垦殖与经营管理形式;地租的等则与征收方式,以及地租的分割占有等。

明朝承元朝之后,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土地制度和其他各项典章制度一样,“多因前代旧制”。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创造,显示时代风貌与特征。其“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堧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明史·食货志》的这段话,大体概括了明朝土地的种类及其归属和官田的内涵。为了进一步了解明朝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