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定风波读后感

“苏东坡定风波读后感”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苏东坡定风波读后感”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苏东坡定风波读后感”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东坡传》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苏东坡传》读后感

  阅此传前,苏轼这个鼎鼎有名的名字,对我来说仅仅是文采出众、逸兴遄飞、的大文豪而已。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固然精彩,他潇洒的文笔所凝结而成的字符,当真可谓“一字千金”;然而,只有彻底地了解过他的身世之后,才能知道他的这份奔放豪迈,是与他豁达的人生观息息相关的。

  苏轼的文学成就,众人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说,然而若只局限于此,那未免过于狭隘了。他于宋朝历史文化的贡献,不止于延续了千百年的华夏诗词源流;多才多艺的东坡,更于书画上有过人的造诣,于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甚至是日常琐碎的工作,他都有自己的创造发明。他不但是中华文坛上光照古今的恒星,还是一名评述价值观的导师。

  在他的生平中,我们所能体味到的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广阔胸怀,更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觉悟。苏轼的一生坎坷异常,收王安石“新政”的影响,苏轼屡遭贬官。即使宿命如此,苏轼依然不肯屈服,他大胆指出新政的不足之处,将其呈现于纸笔之中,他明知自己的这些举措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只会给自己招致祸端,却仍然执着于自己的志向。他这么做不是由于他冥顽不化,更不是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星光熠熠的大宋文坛,苏东坡是最耀眼的一颗星,照亮了大宋的整个天空。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散文大家,我们后来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其三便是他们父子,于是有了“一门三学士的美誉”。

  “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林语堂先生在书上如是评价道。苏东坡先生他身兼多职,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等等。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天妒英才,他的一生并不顺遂,可是,他并不悲天悯人,忧患来临,一笑置之,真的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1057年,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极为赞赏,苏轼至此平步青云,却也没有想到,这也正是他一生浮沉的开始,北宋后期最大的问题是党争,新党为王安石为首,要变革;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守旧。在新旧两股势力间,苏轼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在他看来,哪一种都是偏激的,要不得,所以两边都看不惯他,后他因言获罪,他被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也是他一生的转折。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庙堂之上的纵横,又有江湖之远的豁达。

  从政四十年,他就被流放33年,但是也开启了他开挂般的诗意人生。

  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他带着家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超多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苏东坡传》读后感 情溢大地,心系苍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苏东坡传》读后感 情溢大地,心系苍生

  喜欢大文豪苏东坡的人很多,那诗意的文采、那洒脱的旋律、那奔涌的篇章总让人久久不忘。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能让你了解到另一个不同寻常的苏东坡,他情溢大地、心系苍生,看完之后你一定会陡生敬仰之情。

  书中的苏东坡,心悯天下苍生,爱民如子。苏东坡为人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做官一心只为百姓。神宗皇帝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除了极少数正直的人敢于发表言论,其他人没有敢反对王安石新政的。而苏东坡却是反对得最为积极的,因为他看到青苗贷款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看到老百姓在新政之下的水深火热。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坚定执着地向朝廷恳求废除新政,直至功成而后已。后来多次遭贬谪,也仍然时刻想着造福一方黎民百姓:在任杭州父母官时,修西湖,治理钱塘江;流放到广东惠州时,与当地官员一起减税修桥;贬谪海南之后,带领当地人掘土挖井、采药治病,开学堂办书院……苏东坡的这种境界常让我感动不已,我们为政者,不管身居何地,都应该想方设法造福一方百姓。

  书中的苏东坡,轻易化解苦难,一世豁达。苏东坡的一生异常坎坷,然而我们在他的诗词里读到的却总是平和的心境、快乐的生活、有趣的一生。纵然经历“乌台诗案&rd

《风波》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鲁迅《风波》赏析和读后感

【析】 《风波》描写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之后,因“张勋复辟”,为辫子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风波。

关于辫子问题,鲁迅曾多次指出,它是封建种族统治的象征,是清朝统治者砍去了“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辛

亥革命流了很多血,可“只枉然失去了一条辫子”鲁迅感到非常失望。他在1920年10月 “感慨系之”地写了小说《头发的故事》,愤激地表示了这种失望之情,同一个月又写了 《风波》,提醒人们,连头上这条辫子也并不就是全部革掉了,革掉了也还时时有再蓄起来的危险。直到后来,他还说过:“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 ‘复辟’;一不小心辫子

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有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这篇 《风波》,虽没有写张勋的辫子兵到处逞凶的北京,却通过虚构的发生于江南农村的一场风波,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辛亥革命没有因革去一条辫子就使社会生活发生实质性变化:现实依然黑暗浓重;保守、落后、愚昧、麻木的国民性仍未受触动;妇女儿童等弱者还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摧残。《风波》实际上是以闹剧形式出现的一场深刻的悲剧。

七斤是鲁镇一个以撑船为业的船工,由于每天要撑船进城,“很知道些时事”,便成

《风波》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鲁迅《风波》赏析和读后感

【析】 《风波》描写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之后,因“张勋复辟”,为辫子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风波。

关于辫子问题,鲁迅曾多次指出,它是封建种族统治的象征,是清朝统治者砍去了“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辛

亥革命流了很多血,可“只枉然失去了一条辫子”鲁迅感到非常失望。他在1920年10月 “感慨系之”地写了小说《头发的故事》,愤激地表示了这种失望之情,同一个月又写了 《风波》,提醒人们,连头上这条辫子也并不就是全部革掉了,革掉了也还时时有再蓄起来的危险。直到后来,他还说过:“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 ‘复辟’;一不小心辫子

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有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这篇 《风波》,虽没有写张勋的辫子兵到处逞凶的北京,却通过虚构的发生于江南农村的一场风波,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辛亥革命没有因革去一条辫子就使社会生活发生实质性变化:现实依然黑暗浓重;保守、落后、愚昧、麻木的国民性仍未受触动;妇女儿童等弱者还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摧残。《风波》实际上是以闹剧形式出现的一场深刻的悲剧。

七斤是鲁镇一个以撑船为业的船工,由于每天要撑船进城,“很知道些时事”,便成

苏东坡简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与其父苏洵的大器晚成相比,苏轼属于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比他年长30岁的欧阳修就对他作出了如下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事实正如欧阳修所预言的那样,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隆的一个艺术天才。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真个算得上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然而,和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在仕途上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九死一生。事实上,苏轼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这官,苏轼当得太不痛快了。

二十一岁,苏轼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但问题是要那样,苏轼就不再是苏轼了,而应该是一个当官当得非常不错的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人。

首先是反对变法。要说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文人,应该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王安石变法的本意也是想富国强兵。可是文人办事总有一种浪漫的想法,有些问题欠考虑,变法太急,就产生了一些弊端,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这时苏轼站出来了,反对新法。于是就遭到多次贬谪。两次

定风波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定风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

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你眼中的苏轼。 我对苏轼的评价“旷达的苏轼”,“旷达”应该怎么理解?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看得

开。

(教师补充)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一生被贬三次,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惠州,第三次是在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一个人一生被贬三次,这是多么巨大的打击,但苏轼并没有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反而养成了豁达乐观的性格,成就了一个巨人。

今天让我们走近苏轼,品味东坡之诗文,感悟东坡之为人,塑造自己之人生。

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点击投影)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注:此文是该生看了6集苏东坡纪录片后写结合暑期作文的观后感)

苏东坡有一种情怀,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沉浮。然而他沉睡千百年,直到2018的现在,都不曾改变。(文章的开头可以稍微铺垫一下,开头由于直白了一些,显得有些突兀。或是可以把第二段和第一段换一下位置,可以从当前的现象引出苏东坡,与之形成一种对比或共鸣。或者也可以把首段放到第三段的开头)

爽朗的天空绽出烈日的笑颜,云朵在光束中毫不显眼,但真实骨感。街上多了些叫卖的小摊,对面开张的餐厅里氤氲着酱香,可是被那奢侈厚重的玻璃门阻挡。清晨的街市边总是坐着些工人和流浪汉,整条路上充斥着菜香和垃圾腐烂的气味。我坐在餐厅靠窗的一角,看着最近网上曝出的假疫苗和假奶粉的事件,同样替那些父母感到担心。“末日动荡”,人心泯灭,这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眼前的新闻和窗外的景象,我不禁黯然神伤,陷入深思。(此处可以穿插,我想到了苏东坡)

北宋有位伟大的政治家,苏东坡。他生平经历起落跌宕。每个人在青涩之年都是懵懂无知,不知收敛性情的,亦如他,在书文中大发劳骚,被贬谪,后升官,欲升又贬。他反对新政法,却用一生的时间温暖了

他任职还有贬谪地方的每位百姓的心,时刻保持着“民贵

苏东坡题跋全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09
【bwwdw.com - 博文网】

一、跋退之送李愿序

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为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二、书渊明孟府君传后

陶渊明,孟嘉外孙,作嘉传云,或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亦不如肉,何也?曰:渐近自然。”而今晋书乃云:渐近使之然。则是闾里少年鄙语,虽至细事,然足见许敬宗等为人。

三、书渊明归去来序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里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澈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宫人,见大练反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者一笑。

四、跋嵇叔夜养生论后

东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以嵇叔夜养生论,颇中余病,故手写数本,其一赠罗浮邓道士。

五、记徐陵语

徐陵多忘,每不识人,人人以此咎之。曰:“公自难记,若刘曹沈谢辈,虽暗中摸索,亦合认得。”诚哉是言!

六、书子由超然台赋后

子由之文,词精理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虽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资所短,终莫能脱,至于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