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太极拳身体各部位要求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
运动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动作的协调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来统一指挥的。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是历代太极拳家根据实践经验和集中群众的智慧而提出的外形和内动的要求。对初学者,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先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初学者不要单纯追求进度,应把基本功筑得坚固,有利于逐步提高。姿势经过不断地检验和纠正,在整体动作中形成了动力定型。 1.头部
头:头要正直,不低头仰面,不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要防止摇头晃脑。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故意做一些怪样。头应当随着主要的手或足转动,定式时,目光应视前方。眼光应有定向而又不呆视,眼神应兼顾上下左右。口唇要轻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要始终用鼻呼吸,呼吸要自然,应做到呼吸与动作配合,以呼吸绵绵、顺其自然为合适。颌要微向内收,不可向前仰起,也不可内收过多。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心平气静,听觉自然灵敏。 .
顶:虚领顶劲在太极拳中特别强调。顶劲的要求是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像头顶上有绳索悬着,又好像头顶上顶着一碗满水那样不能摇摆。百会穴与会阴穴要保持上下垂直的姿势。顶劲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要虚虚
太极拳对练拳谱
太极拳对练
注意要点:主要是攻防方法即攻防要合理、配合要合理、特点鲜明,要做到随曲就伸。演练过程中要沾、连、粘、随、不脱、不丢、不顶(不要硬顶),而且还要做到在适应对方的同时来完成动作。
太极拳技击的特点之一是避实就虚,攻其弱点。太极拳基本技法为掤、捋、挤、按、采(领、带)、挒、肘、靠(挤、压)。进、退、顾、盼、定。滚肘用于化劲。 拳谱
第一段:起势暂无,甲乙双方从孙氏单鞭起。甲先进。
1、甲上步进捶 2、乙退步提手 3、甲搬手冲捶 4、乙搂手冲捶5、甲换步靠 6、乙右伏虎 7、甲顶肘 8、乙推肘
9、甲左撇身捶 10、乙右挤靠 11、甲左伏虎 12、乙右撇身捶 13、甲提手上势 14、乙转身按 15、甲折叠冲捶 16乙搬手冲捶 17、甲搬手横挒 18乙左野马分鬃
1、甲上步进捶——甲左脚外展,上右步冲右拳。
2、乙退步提手——乙撤左步右手上提,拨(挑、拨)开甲的拳。 3、甲搬手冲捶——甲左手从右臂下穿出去,搬开乙的右掌,跟步,再上半步冲打乙的腹部。
4、乙搂手冲捶——乙顺势搂搬开甲的右手,活步,冲拳
太极拳对练拳谱
太极拳对练
注意要点:主要是攻防方法即攻防要合理、配合要合理、特点鲜明,要做到随曲就伸。演练过程中要沾、连、粘、随、不脱、不丢、不顶(不要硬顶),而且还要做到在适应对方的同时来完成动作。
太极拳技击的特点之一是避实就虚,攻其弱点。太极拳基本技法为掤、捋、挤、按、采(领、带)、挒、肘、靠(挤、压)。进、退、顾、盼、定。滚肘用于化劲。 拳谱
第一段:起势暂无,甲乙双方从孙氏单鞭起。甲先进。
1、甲上步进捶 2、乙退步提手 3、甲搬手冲捶 4、乙搂手冲捶5、甲换步靠 6、乙右伏虎 7、甲顶肘 8、乙推肘
9、甲左撇身捶 10、乙右挤靠 11、甲左伏虎 12、乙右撇身捶 13、甲提手上势 14、乙转身按 15、甲折叠冲捶 16乙搬手冲捶 17、甲搬手横挒 18乙左野马分鬃
1、甲上步进捶——甲左脚外展,上右步冲右拳。
2、乙退步提手——乙撤左步右手上提,拨(挑、拨)开甲的拳。 3、甲搬手冲捶——甲左手从右臂下穿出去,搬开乙的右掌,跟步,再上半步冲打乙的腹部。
4、乙搂手冲捶——乙顺势搂搬开甲的右手,活步,冲拳
太极拳的基本功
太极拳的基本功-八大功法
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
八法秘诀
掤劲: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捋劲: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 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 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 莫为他人乘
挤劲: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 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 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 跃然击铿锵
按劲:运用如水行 柔中寓刚强 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膨满 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 有孔无不入
采劲: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 权后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 千斤亦可平 若问理何在 杠杆之作用
挒劲:旋转若飞轮 投物于其上 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 卷浪若螺纹 落叶堕其上 倏尔便沉沦
肘劲:方法有五行 阴阳分上下 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当 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 运用始无穷
靠劲:其法分肩背 斜飞势用肩 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 轰然如捣碓 仔细维重心 失中徒无功
八法行功初探 一、掤
掤劲: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指导性理论。其词简意奥、蕴蓄不尽。历世传抄辗转,异文时见,亟须校勘,并详加注释。兹汇诸家注释,不敢言集其大成。盖取精粹,去不当,问附己见,容或有得,其功皆在前贤,若存舛误,其咎则在愚也。原文按《太极拳体用全书》,并以诸本校订。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校勘:一、杨氏家藏旧抄本,“周”作“迥”。陈微明《太极拳术》并同。
二、杨氏家藏旧抄本,“尤”作“犹”。吴图南《太极拳》,郝少如《武氏太极拳》并同。
集注:开宗明义,提出轻灵要求,作为太极拳门径。杨健侯宗师说“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吴鉴泉大师说“轻是轻虚,灵是灵敏。由轻灵而松沉,而沾粘连随,而后能灵敏,能不丢不顶。盘架时动作要求轻灵和缓,往复自如,自生松活之劲,沾粘之劲,故轻是太极下手处”。陈微明说:“不用后天之拙力,则周身自然轻灵”。轻灵是太极拳主要特点之一,轻而不飘,灵而不乱,全身放松,心神稳定,四肢百骸圆活、自然、灵通、放松,周身气血通畅,内劲自生。太极拳以意识支配动作,故以心意为主。如举手,
虽微微一动,便作“一举”,如没有意识继续指示,即不再进,这才算得真轻。如手由低处举高
太极拳见解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全部)
来源:天下武林 作者: 点击:
1095 发布时间:2007-02-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 中 小]
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他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在社会上何人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
的太极拳只有四大
家:即陈,杨,吴,孙式. 陈式太极拳发明于洪武七年,余始祖陈卜公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陈沟背负一岭,名为青风岭,彼时岭上藏匪甚多,打家劫舍,人不能安居乐业,余始祖陈卜公采取易经阴阳之理,皇帝述问,针灸大全三部书编成一太极拳,在村中设武学社,教青年们练习,保卫桑梓,地方得安.详细情况在余十六世祖陈鑫—-字品三,编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中,故不赘述. 明末清初时,余九世祖陈王庭功夫纯厚,拳艺深入化境,对陈式太极拳精益求精,教有名弟子蒋发,王庭公年老遗像蒋发侍立,现此像尚留. 清道光年间,余十四祖陈长兴,拳艺高超,编著太极拳十大要注,太极拳点头篇,太极拳用武要言.年老站立于千百人群之中,无论如何推旋,拥挤,凡近其身者,如水冲石,不抗自退。脚步丝毫不动,人称为牌位先生。教有名弟子河北省
太极拳见解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全部)
来源:天下武林 作者: 点击:
1095 发布时间:2007-02-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 中 小]
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他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在社会上何人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 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
的太极拳只有四大
家:即陈,杨,吴,孙式. 陈式太极拳发明于洪武七年,余始祖陈卜公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陈沟背负一岭,名为青风岭,彼时岭上藏匪甚多,打家劫舍,人不能安居乐业,余始祖陈卜公采取易经阴阳之理,皇帝述问,针灸大全三部书编成一太极拳,在村中设武学社,教青年们练习,保卫桑梓,地方得安.详细情况在余十六世祖陈鑫—-字品三,编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中,故不赘述. 明末清初时,余九世祖陈王庭功夫纯厚,拳艺深入化境,对陈式太极拳精益求精,教有名弟子蒋发,王庭公年老遗像蒋发侍立,现此像尚留. 清道光年间,余十四祖陈长兴,拳艺高超,编著太极拳十大要注,太极拳点头篇,太极拳用武要言.年老站立于千百人群之中,无论如何推旋,拥挤,凡近其身者,如水冲石,不抗自退。脚步丝毫不动,人称为牌位先生。教有名弟子河北省
练太极拳的好处
练太极拳的好处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二、太极拳的防身作用,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三.太极拳的修身作用,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
练太极拳的好处
练太极拳的好处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二、太极拳的防身作用,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三.太极拳的修身作用,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太极拳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以期帮助人们通过修炼太极拳,去感触人生哲学,去体悟传统文化。
第2 6卷第 5期20 0 8年 1 O月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 u n l fHa b n I si t fP y i a d c t n o r a r i n t ue o h s l E u ai o t c o
Vo _ . I26 NO 5 Oc . 0 t 2 o8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高丽(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摘 24 2 ) 6 05 要: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太极拳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以期帮助人们通过修炼太极拳,去感触人生哲学,去体悟传统文化。 关键词:太极拳;文化特征;发展中图分类号: 82 1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 8 8 8 20 )5— 1 1 0 10—20 (0 8 0 04— 3
T eC l rl o n tt no a iu n h ut a n oai f iq a u C o T jGAO Li
( o eeo h